皇上会不会向太上皇宣读圣旨?他们需要下跪吗

2020年08月19日09:06:52

  皇帝是绝对不可能向太上皇、皇太后宣读圣旨的。

  何谓“圣旨”?

  圣旨是中国古代帝王权力的展示和象征,是指古代中国社会时皇帝下的命令或发表的言论。

  古代的圣旨分为四个等级,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品以下为黑牛角轴。

  简单的说,圣旨是面向臣子的,而非君父、君母。

  太上皇为君父,皇太后为君母。因此,皇上怎会,又怎能向太上皇、皇太后下圣旨呢?

  即使皇帝向太上皇、皇太后下圣旨,太上皇、皇太后也不用下跪。相反,有些时候,遇到某些至诚至孝的皇帝,一旦太上皇、皇太后发怒,皇帝还得跪下听训。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在周礼的熏陶下,古人最讲孝道。孝道又以“善事父母”,即孝顺父母为第一孝,《孟子》有云:“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将事亲、尊亲列为做人的最高道德表现。到了汉代,随着讲求仁孝的儒家独霸天下,孝道更是被视为做人的最基本要求。

  《论语》有云:“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即无论父母生前或死后,都应按照礼的规定来行孝。所谓“礼”,就是“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要对父母有“敬”心,要尊敬自己的父母,要顺从自己的父母,一切以父母之事为要。

  可以说,在儒家百年、千年的熏陶下,孝道已深入百姓的人心,在百姓的眼里,明君、仁君的第一要素,就是要孝,只要有孝,方可为明君、仁君。

  此外,因封建王朝还将孝道与忠君联系在一起,所谓“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做官的不但要孝顺父母,还要忠于君主,孝顺父母,却不忠于君主,这就不叫孝。试想,皇帝要想让百官做到忠君为上,皇帝定然就要自己先做到孝顺。如若皇帝自己都不讲孝顺,百官又怎么会去讲忠君呢?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皇帝都不孝顺,就别想让臣子忠君。

  由此,历朝历代的皇帝,只要不傻,他就知道要孝顺自己的父亲、母亲。如若不孝,天下人必定会对他口诛笔伐,底下的臣子也会生出异心。如此,为了江山稳固,万民归心,皇帝必然就得尊敬太上皇、皇太后。

  皇帝既然尊敬太上皇、皇太后,自然也不会让他们作出跪拜自己,这样形同逆子的举动。

  此外,对于一些至诚至孝的君主而言,比如宋仁宗、清仁宗等仁孝的皇帝,他们更是会主动的隔三差五的去向或嫡母,或父皇请安,且每次请安的时候,都是跪请。如清仁宗,嘉庆元年,清廷举行朝贺礼,《清史稿》载:“(嘉庆)帝就拜位,北乡,时鸿胪官分引群臣暨外使肃班立,赞“进”,赞“跪,叩,兴”。帝率群臣行三跪九叩礼。毕,帝旋位立,众退,复班次,乐止”。

  当然,多数皇帝皆是礼敬太上皇、皇太后的。但是,也有例外,历史上有一位皇帝是不礼敬太上皇的,不但不跪请,还“虐待”他,对他是极尽羞辱,这位皇帝就是明代宗朱祁钰,那位太上皇就是明英宗朱祁镇。

  朱祁钰为皇帝,朱祁镇为太上皇时,朱祁镇是被极尽侮辱。自景泰元年,朱祁镇从瓦剌回京时,朱祁镇就被朱祁钰锁在南宫中,这一锁就是整整七年。 这七年里,朱祁钰不但将南宫大门上锁灌铅,甚至还加派锦衣卫严密看管朱祁镇,弄得朱祁镇连吃的食物都只能通过小洞递入。此外,为免有人联络被软禁的太上皇,景泰帝甚至把南宫附近的树木砍伐殆尽,让人无法藏匿。朱祁镇最落魄之时,因吃穿不足,逼得钱皇后只能是自己做些女红,托人带出去变卖,以补家用。

  试想,就是这么一位地位极低的太上皇,皇帝召见他时,定然是得对皇帝行跪拜礼的。

  当然,这只是个例,多数时候,太上皇、皇太后无论什么时候,都不需要跪拜皇帝的,甚至绝大多数时候,皇帝还得跪拜太上皇、皇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