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情缘阅读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汉武帝和匈奴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提到汉武帝刘彻,历朝历代对于他的评价都非常有意思。一方面来说,汉武帝一改刘邦白登之围后只能对匈奴和亲的窘迫情况,在汉武帝统治的55年期间,对匈奴就打了40多年的仗。
而且汉武帝统治期间,中原王朝第一次把统治区域扩展到了西域,汉武帝时期占据了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建立的敦煌、张掖、酒泉、武威四郡至今依然是河西重镇。从开疆扩土而言,汉武帝绝对是中国封建王朝皇帝中的佼佼者,称其为“千古一帝“也毫不为过。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汉武帝统治时期屡次发动大型战争,而且汉武帝还骄奢淫逸,大建宫室,基本上把文景之治中积累下来的家底全部败光了,所以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价汉武帝几乎和以暴虐著称的秦始皇差不了多少。
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资治通鉴》
而且汉武帝时期对于匈奴的战争太过于有名,无论是卫青还是霍去病,都在对阵匈奴时立下了赫赫战功,特别是冠军侯霍去病年纪轻轻就封狼居胥,开拓河西,成为人人耳熟能详的中华传奇将领。
那么,历史上的汉武帝,真的通过武力把匈奴彻底击败,解决了汉朝的隐患吗?如果仔细地回顾这段历史,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要看一场战争是否取得了胜利,除了要看最后的战果之外,还必须要把其他因素也考虑进去,例如付出的时间,人力成本,以及对于国家财政的影响,综合了各项条件之后再进行判定。
首先汉武帝对匈奴发起的战争,并不是短时间的战争。从公元前127年起,双方爆发冲突并且发动了战争,一共持续了44年。
其中前28年的时间里,汉朝频繁向匈奴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公元前129年的龙城之战,四路汉军齐出,每一路都是一万精锐骑兵。浩浩荡荡的大军向北开拔,拉开了汉朝和匈奴长期作战的序幕。可惜的是这一仗首战不力,四路齐出只有卫青率领的一路取得了战果。
公孙敖、公孙贺两路皆交战失败,李广一路则是无功而还。出征时有四万精锐,此役过后西汉部队伤亡了1.7万人,而匈奴则只被斩首了700余人。
显然这样的战果完全配不上西汉投入的成本。首战不利让西汉吸取了教训,在河西走廊的两次争夺战中,取得了明显的优势,这也是汉武帝在抗击匈奴的过程中,为数不多的大胜。
在漠南之战的时候,大汉再次召集了10万骑兵,以卫青为统帅,辅以六位将军正面强攻,打算一举击溃匈奴。靠着军队数量上的优势,这场战役汉军斩首1.9万余人,看似战果辉煌,但是因为出兵数量庞大,战前准备工作繁杂,也消耗了大量的物资。右将军苏建、前将军赵信率领的部队全军覆没,赵信甚至直接投降匈奴。
公元前199年,汉武帝发动了漠北决战,这场战争是西汉和匈奴战争的转折点。此次战争霍去病和卫青分别率领五万铁骑,对匈奴发起进攻。
吸取了教训的汉武帝,倾全国之力,召集了数十万步兵,和24万匹战马,除了送去前线的,剩下的都成了后勤部队,全力保证前线的粮草。
这场战役打完,匈奴损失了九万余众,作为游牧民族,还失去了大量的家畜和战马。匈奴彻底走向衰落,出现了“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的局面。
但是西汉这边儿的损失也不小,人员上的损失大约在八万左右,和匈奴不相上下,战马损失了十万余匹,对于战马本来就不多的西汉来说,这样的损失无疑是巨大的。
汉所杀虏匈奴合八九万,而汉士卒物故变数万。——资治通鉴
而且连年的战争让汉朝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虽然文景之治为汉朝积累了不少的财富,但是再多的财富也有坐吃山空的一天,更何况汉武帝几乎是挥金如土,征召士兵需要钱,前线伤亡的士兵需要抚恤金,打了胜仗从将领到士兵,都要奖赏。
汉武帝挥挥手,就能赏给卫青和霍去病数十万斤黄金。
这些都让汉朝的财政状况发生危机,甚至国库收入都不足以发动战争,逼得汉武帝只能另想办法,获取更多的收入。
是时,汉比岁发十馀万众击胡,斩捕首虏之士受赐黄金二十馀万斤,而汉军士马死者十馀万,兵甲转漕之费不与焉。于是大司农经用竭,不足以奉战士。——资治通鉴
汉武帝首先想到的办法就是货币改革!
经过六次货币改革,汉武帝终于把汉初由地方、私人铸币的权利全部收回,完成了货币全部统一由中央铸币,稳定了金融。
另一个办法就是盐铁专卖。
汉武帝把盐、铁、茶等战略物资统一由国家控制,在盐和铁的原产地,分别建立盐官和铁官进行控制和管理。盐铁这些战略物资统一在官府的监督下由专人生产,官府定价收购,并由官府运输和销售。这一政策至今都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收入来源。
第三就是卖官鬻爵。
在汉武帝时期,为了迅速充实国库,汉武帝还把各种官职和爵位明码标价,通过贩卖官爵的形式快速回笼资金。
六月,诏令民得买爵及赎禁锢,免臧罪。置赏官,名曰武功爵,级十七万,凡直三十馀万金。诸买武功爵至千夫者,得先除为吏。吏道杂而多端,官职耗废矣。——资治通鉴
通过上述手段,再加上对富户的征税等,汉武帝总算勉强保持了汉朝发动战争的基本财政能力。
但是,汉武帝虽然通过多次战争击败了匈奴,匈奴依然在北方对汉朝构成巨大的威胁,只不过汉朝的重点转移到了西域诸国。
等到汉武帝去世后,汉昭帝在位时期,匈奴人为了表达善意,才放回来了被扣留十七年之久的使者苏武。
到了汉宣帝时期,汉朝这才再次联合西域国家讨伐匈奴,派出了武位将军,十五万骑的巨大兵力,俘获了单于的父辈及嫂辈、居次、名王、犁污都尉、千长、将军以下三万九千多人,抢得马、牛、羊、驴、骡、骆驼共七十多万头,可以说是大获全胜。
除了连续战争的失败,匈奴真正走向衰败还因为无法控制的天灾。在汉武帝在位晚期,以及汉宣帝继位之后,匈奴先后遭遇了四次天灾,每一次的天灾都会损失大量的人口和家畜,数量高达十几万。对于人口本来就不多的匈奴来说,这样的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
遭遇了天灾的匈奴,实力逐渐地衰弱,在遭遇灾情还没有完全恢复的时候,匈奴内部又陷入了分裂和权力斗争的旋涡中。这场动乱持续了三年,五位单于争夺王位,导致匈奴人口进一步减少,所剩无几的畜产也损失了十之八九。
动乱结束后,匈奴一分为二,南部的由呼韩邪率领投靠了汉朝,北部残余的势力最终被剿灭,至此困扰西汉的匈奴问题才得以解决。
呼韩邪死后,其后裔与汉朝保持友好关系达30多年,直到王莽篡汉时才再次交恶。东汉时期窦宪再次率军大破匈奴,创下了勒石燕然的功绩。
所以事实上,汉武帝对匈奴的用兵,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彻底击败匈奴,解决匈奴问题。不过客观地来说,汉武帝对匈奴的用兵仍然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一举反转了汉朝建立以来对匈奴的弱势地位,通过连年的战争让匈奴不断失血,无法进一步地壮大势力,这也为后来皇帝在对阵匈奴时多次占据上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历朝历代在评价汉武帝时都把功过相区分开来。
既称赞汉武帝开疆辟土的功业,也批判汉武帝穷兵黩武不体恤百姓,老年时更发动巫蛊之祸,导致国家动荡。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直接评价汉武帝在很多方面和秦始皇很像,只不过秦朝灭亡是因为不听忠言,而汉朝兴旺是因为汉武帝尊先王之道,能听忠言,赏罚严明,托孤得当
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资治通鉴
你如何看到汉武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