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三大才子分别是谁?他们最终的结局都是怎样的?

2020年09月10日13:46:56

明朝三大才子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情缘阅读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明朝文人的地位,还要在宋朝之上,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明代的文人,只要考上个秀才,就有每月一石的禀膳费可拿,娶妻生子衣食无忧完全没问题。不仅如此,即使没有考上秀才,作为'在野贤人',也有和官僚同等的上疏权。

所以明朝也是文风颇盛之时,汉有赋、唐有诗、宋有词、元有曲,而明朝之时,在历史上最有盛名的莫过于小说了,著名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是至今仍难以超越的经典;而明朝的三大才子在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

TOP、3 解缙

解缙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江西吉安府吉水人;传说他小时候聪颖绝伦,有“神童”之称。在襁褓之中他母亲就在地上写字让他认识;五岁时他父亲教他诗文他听一遍就能记住;七岁时就能写文章了;十岁一天背诵千言的文章,终身不忘;十二岁读尽《四书》、《五经》,贯穿它们的义理。

1387年,解缙参加江西乡试,名列榜首,1388年,解缙中戊辰科进士三甲第十名,廷试与兄解纶、妹夫黄金华同登进士第,授庶吉士,读中秘书。同年,官至翰林学士。朱元璋非常器重他,命其常在身边。解缙虽有才,但年少成名,得罪了很多人,朱元璋认为解缙还缺乏涵养,必须修身养性,闭门思过,否则会成为众臣攻击的对象。

1391年,朱元璋召解缙父亲进京,对他直说:“大器晚成,若以尔子归,益令进,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解缙只好随父回归吉水。在老家八年,他闭门著述,校改《元史》,补写《宋书》,删定《礼记》。1398年,朱元璋病逝,解缙进京吊丧。时明惠帝朱允炆临朝,袁泰乘机进诲言,攻击解缙“诏旨,且母丧未葬,父年九十,不当舍以行。”朱允炆听信诲言,贬解缙为河州卫吏。

1402年,当时的礼部侍郎董伦为朱允炆所信任,在朱允炆面前为解缙说了不少好话,这样,解缙才被召回京师复职,任翰林待诏。十一月任内阁首辅。明成祖朱棣登基后,解缙升任翰林侍读,奉命总裁《太祖实录》、《列女传》,书成,朱棣赏赐银币。其后又主编《永乐大典》。

1404年,解缙晋升为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为内阁首辅,这是他仕途最得意之时。但解缙因为才学高而好直言被忌惮,屡遭贬黜,最终以“无人臣礼”下狱,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解缙去世后,家中财产被抄没,妻儿宗族都被流放到辽东。

解缙自幼颖悟绝人,他写的文章雅劲奇古,诗豪宕丰赡,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尤其擅长狂草,与徐渭、杨慎一起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著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等;总裁《太祖实录》、《古今列女传》;主持编纂《永乐大典》;墨迹有《自书诗卷》、《书唐人诗》、《宋赵恒殿试佚事》等。

TOP、2 徐渭

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但徐渭的号可就多了,共有十二个之多,最有名的如青藤老人、天池山人、山阴布衣、田水月等;徐渭青少年时得不到亲生父母的疼爱,在家庭生活中地位低下,有寄人篱下之感。然而他聪颖异常,文思敏捷,六岁读书,九岁便能作文,十多岁时仿扬雄的《解嘲》作《释毁》,享誉远近。当地的绅士们称他为神童,将其与东汉的杨修、唐朝的刘晏相提并论。

自幼以才名著称乡里的徐渭,却在科举道路上却屡遭挫折。1540年,二十岁的他考中了秀才。此后,徐渭两次参加绍兴府乡试,直到四十一岁时,经历了八次考试的他,始终也未能中举。此外,二十五岁时,徐家财产又被豪绅无赖霸占,所属的房产、田园,荡然无存。二十六岁时,徐渭的爱妻潘氏又得病溘然去世。人亡家破,功名不第,使徐渭不知所措。为了谋生,他离乡背井来到太仓,却不得要领,只能徒劳而返。

1554年,倭寇进犯浙闽沿海,绍兴府成为烽火之地。平时好阅兵法的徐渭,先后参加了柯亭、皋埠、龛山等地的战役,并出谋划策,初步显示了军事才能。此时,徐渭引起了浙江巡抚胡宗宪的注意。1558年冬,升任浙闽总督的胡宗宪,钦慕徐渭的才识。经过多次相邀,胡宗宪终于将徐渭招入幕府,充当幕僚。

后助胡宗宪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后因杀继妻被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后,得张元忭等好友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常慷慨悲歌。晚年贫病交加,藏书数千卷也被变卖殆尽,他自称“南腔北调人”,1593年去世,年七十三。

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影响极大。书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所著《南词叙录》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另有杂剧《四声猿》、《歌代啸》及文集传世。

TOP、1 杨慎

杨慎字用修,号也是很多;四川新都人,祖籍庐陵。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他自幼聪慧过人,又非常好学,再加上出生于书香门第,所以从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七岁时,杨慎的母亲教他句读和唐代绝句,常能背诵。十一岁时,就会写近体诗;十二岁时,拟作《吊古战场文》,颇受长辈们赏识。

杨慎二十一岁时,参加会试,主考官王鏊、梁储已将杨慎写的文章列为卷首。不料烛花竟落到考卷上烧坏,以致名落孙山。遭此意外的打击,杨慎并没有灰心失望。经过几年的刻苦努力,杨慎终于在1511年二十四岁时,殿试第一,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从此,杨慎正式登上明朝政治舞台。后因母亲去世而回乡守丧,服丧完毕后又出任翰林修撰。

杨慎的政治生涯是非常坎坷艰辛的。他为人正直,不畏权势。明武宗朱厚照不理朝政,喜欢到处游玩。针对朱厚照荒诞的行为,杨慎不避斧钺,敢于犯言直谏,于1517年呈上《丁丑封事》的奏章,指责朱厚照“轻举妄动,非事而游”,劝他停止这种荒唐行为。朱厚照根本不理睬,依旧我行我素。杨慎目睹民不聊生,国事日非,实在气愤不过,称病告假,辞官归里。

1521年,朱厚照驾崩。因朱厚照无子,经张皇后及杨慎父亲杨廷和商议,便由其堂弟朱厚熜继位,是为明世宗。朱厚熜即位后,授杨慎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1523年,参与纂修《武宗实录》,充纂修官。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1559年,杨慎卒于戍所,年七十二。

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后人论及明代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杨慎为第一。他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著作达四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明朝三大才子,无一有好下场,虽然后世皇帝都为其平反,而且还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但是却掩盖不住他们在世之时的惨状;本都是天之骄子,除了对在文学上的成就外,对朝政也是颇有见解,可惜却因为性格等问题,落得如此结局,让人唏嘘;当然,最惨的还是要数解缙,不仅被埋入雪中冻死,而且还被罚抄家产,家族被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