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新郎的帽子为什么要插大雁的翎子 这里边有什么象征意义吗

2020年09月15日13:09:33

今天情缘阅读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新郎的帽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翎子”是指鸟翅膀或尾巴上的长羽毛,古人常用翎子来做装饰品。不过,不同的鸟,它的翎子的象征意思是不同的,不可乱用。古代的结婚仪式,新郎帽子上插的是雁翎,而不是别的鸟的翎子。为什么在结婚仪式上,新郎帽子上要插大雁的翎子呢?这就要从其象征意义上来讲。

雁是我国常见的候鸟,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老家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我国的南方过冬。第二年春天,它们经过长途旅行,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我们中原地区是鸿雁迁徙的途经地,秋来雁南飞,春暖雁北乡,年年如此,音讯准时,从不失信,故称雁信。

雁是顾伴念群的候鸟,长途迁徙中,准是成群汇集在一起,列队而飞,具有很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古人称之为“雁阵”。“雁阵”由有经验、身体健壮的“头雁”带领。快速飞行时,队伍排成“人”字形;一旦减速,队伍又由“人”字形换成“一”字长蛇形,这是为了进行长途迁徙而采取的有效措施。飞在前面的“头雁”是很累的,跟在后面的群雁则相对轻松,所以在长途迁徙的过程中,雁群需要经常地变换队形,更换“头雁”。当雁群需要中途休息、补充能量时,就会选择有沼泽湖泊的地方作短暂休整,这时往往有失侣的孤雁担任警戒任务,保障大家的安全。

雁为一夫一妻制,成对生活。在一个繁殖期内,雌雄相伴,不离不弃,相互帮衬,共同参与雏鸟的养育,一旦失侣,便成孤雁,只随群移,形单影只。失侣的雁称为孤雁,失群的雁更是孤雁,失群的孤雁更可怜。杜甫在《孤雁》诗中描述到:“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古人认为雁最忠于爱情,一旦成双,便是终身相伴,一旦失侣,也不再续弦,终身孤单,于是鸿雁就成了爱情的象征。古代结婚仪式,新郎的帽子插上雁翎,就是象征忠于爱情,相伴终身,风雨同行,不离不弃的意思。

以雁翎为仪,其历史渊源可谓深远矣,在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的《易经》中就有体现。《易·渐卦》全卦以鸿雁作喻,来论述好事多磨的婚嫁问题。《渐卦》上九爻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这就是新郎帽子上插雁翎以为仪的文化根源。实际上,不但是结婚仪式上新郎帽子上插雁翎以为仪,在古代婚事上处处有用雁的风俗。

古代婚礼有六个程序,称为“婚约六礼”。《仪礼·士昏礼》记载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和亲迎”等“六礼”。其中“纳采”就是遣媒妁提亲,其礼物就是雁。《仪礼·士昏礼》载:“昏礼下达,纳采用雁”。其中“问名”就是遣媒问女之生母姓氏以及女之生辰八字。《仪礼·士昏礼》:“宾执雁,请问名;主人许,宾入授。”接下来就是“纳吉”,纳吉就是占卜吉凶获吉后,表示愿意订立婚约。再次为“纳徵”,纳徵就是后世所谓送彩(聘)礼以正式订婚。再次为“请期”,请期就是商定嫁娶之日。最后是“亲迎”,亲迎就是新郎亲往女家去迎娶新娘。

婚事六礼,除纳徵外,皆贽雁为礼。《白虎通》卷四《嫁娶》曰:“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以雁贽。纳征曰玄纁,故不用雁贽。”在婚礼仪式上,新郎帽子上插雁翎以为仪,只是众多用雁礼仪的其中之一,都是象征婚姻乃人生大事,不可儿戏。因为女方是弱势的一方,所以男方要信守婚约,感情专一,不离不弃,白头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