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范增的故事吗?接下来情缘阅读小编为您讲解!
作为项羽阵营的顶级谋士,范增的作用不仅没能体现,反而最终因反间计而被项羽赶走,以致最终在返回彭城途中郁郁而终。那么,项羽如果对范增言听计从,是否能够打败刘邦呢?个人认为,如果项羽对范增言听计从,项羽至少有两次对刘邦的必杀机会,甚至都不会出现楚汉争霸。
如果项羽对范增言听计从,刘邦在鸿门宴必死无疑
秦二世(前208年),在巨鹿发生大战的同时,刘邦率军攻破武关,杀入关中地区,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刘邦短暂进入咸阳后,在张良劝说下退军驻守霸上,一面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一边派人驻守函谷关,防止项羽楚军入关。
项羽在巨鹿击败秦军主力后,得知刘邦已经入关,随即也率领诸侯联军多达四十万向关中进发,然而却在函谷关遭到了刘邦军队的阻拦,一怒之下攻破函谷关,并推进至戏水以西,刘邦闻讯大惊,而其麾下的左司马曹无伤则向项羽汇报,表示刘邦有裂土称王之心。
项羽听到此话,一怒之下便准备于次日发兵攻灭刘邦,而范增则看出刘邦志向不小,因而也进言道,“沛公居山东时,贪於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不过,项羽并未采纳范增的计策,原因在于他虽然也恼怒刘邦有裂土称王之心,但更多源于楚怀王那个“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更多是在恼怒刘邦想要自己称王而不尊重自己意愿,而并没有看出刘邦的野心。因此,当刘邦对项羽表现恭顺,因表示次日要亲自前来请罪之后,项羽便已经收起了杀心。
项羽这个人显然极为自负,尤其是巨鹿之战以来随着自己声望的不断提高,已经渐渐力压各路诸侯之上的情况下。因而当刘邦的态度足够恭敬之后,项羽根本没有对刘邦起过杀心,这与他对待其他诸侯的态度并无二致,而这也是造成刘邦能够在鸿门宴逃出生天的主要原因,否则凭借当时项羽的实力,在刘邦深入虎穴的情况下,又岂能逃过一死?
范增则与项羽不同,作为顶级谋士,范增很快便从刘邦的举动中觉察出其志向不小,即使范增没有意识到刘邦有称帝之心,但也已经明确意识到,刘邦未来必成项羽的大敌,也正因此,当项羽放弃诛杀刘邦后,他才会说出“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之语。
因此,如果项羽对范增言听计从,那么刘邦在鸿门宴必死无疑,如此一来也就没有了后来的楚汉争霸了。
如果项羽对范增言听计从,刘邦在荥阳之战必死
彭城之战后,虽然刘邦凭借一系列的谋划,成功稳住了阵脚,避免了彻底覆亡,但在正面战场上,刘邦却始终处于被动。不过,由于荥阳和成皋南屏嵩山,北临河水汜水纵流其间,不仅是洛阳的门户,而且是入函谷关的咽喉,因此即使再艰难,刘邦仍然牢牢的将项羽阻挡在荥阳以东。
汉高祖三年(前204年)初,楚军多次切断汉军粮道,刘邦被困于荥阳,形势十分危急。于是,刘邦连忙派人向项羽请和,项羽本已经打算同意,但范增却建议说,“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意思是如果今日放过了汉军,将来必定要后悔。
在范增的建议下,项羽最终拒绝了刘邦的议和请求,反而与范增一起猛攻荥阳。不过,情况危急之下,刘邦麾下的陈平意识到项羽态度的转变必然是范增之计,于是向刘邦建议使用反间计,离间项羽与范增的关系。
于是,当项羽的使者去见刘邦时,刘邦叫人准备了丰盛的筵席,捧着佳肴正要进献,细看使者,故意假装惊讶地说,“我们以为是亚父的使者,没想到却是项王的使者”,说罢便更换了佳肴,改以粗食供项羽的使者吃。
然而,就是如此简单的一个计谋,结果真的起到了作用,项羽怀疑范增与刘邦私下有所联系,开始渐渐疏远并夺取范增的权柄,范增愤而向项羽请退,结果项羽想都没想就同意了,范增最终在返回彭城途中,因背生毒疮而死,而刘邦则最终依靠陈平之计,以“两千妇女”掩护自己逃出了荥阳。
如果项羽对范增言听计从,那么楚军必定会尽全力围攻荥阳,并很可能识破刘邦声东击西的“金蝉脱壳”之计,从而防止刘邦从荥阳脱逃。如此一来,虽然汉军已经开辟了北方战场,但刘邦自己则很可能命丧荥阳。
如上所述,如果项羽对范增言听计从,那么项羽将有极大把握在鸿门宴或荥阳之战中将刘邦除掉,如此一来也就不会存在什么击败不击败刘邦的问题了,毕竟刘邦已经从肉体上被消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