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情缘阅读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曲端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绍兴,古称越州,公元1131年宋高宗赵构在“流窜”于江南之时,来到越州,心情大好,认为大宋江山有了收复的可能,于是改年号为绍兴,越州也因此改称为“绍兴”。绍兴年号共计三十二年,在这三十二年中,两位南宋名将含冤惨死,这其中就有那位壮志未酬的岳飞。
在绍兴年间惨死的还有一位名将,这位的名字大家可能没怎么听说过,不过,有三个人大家应该都认识——吴玠、吴璘还有张浚(这位可不是“中兴四将”中的张俊,不要混淆了),吴玠吴璘兄弟就是这位麾下的得力干将,吴玠更是唆使张浚将这位名将下狱,直接导致了他的惨死。
这个人叫曲端,是南宋初期驻守西北的大将之一,威慑西北数年,最后却被吴玠、王庶还有张浚陷害,蒙冤惨死!
史书上对曲端的惨死,解释并不多,总结起来就八个字——心胸狭隘,刚愎自负。那么,这位威慑西北的南宋名将,到底是怎样的“心胸狭隘,刚愎自负”呢,又是怎么样使得自己被部下和上司联手陷害,最后含冤惨死的呢?
这还要从他的家世说起。曲端出生在北宋末年,他的父亲曾经担任北宋左班殿直,曲端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在一场大战中以身殉国,曲端也因此被三班借职。
三班借职这虽然是北宋军中最低的职级,但是却是象征着身份地位的东西,所以,这也是北宋将门子弟的“标配”,同样是“中兴四将”,像出身将门的刘光世,出生就有了“三班借职”的职级,而出身贫寒的张俊、岳飞在军中摸爬滚打一两年甚至是好几年才得以被授予这个职级。
公元1126年,也就是北宋靖康耻发生前夕,西夏军队趁北宋西北禁军(西军)主力东进勤王之时,发兵进攻泾原路,北宋朝廷命令李庠主持防御,李庠调集留守的西北禁军,前往抵御西夏,曲端就在其中。在这一战中,曲端大放异彩,立下了赫赫战功,后来因功成为了抗击西夏前线的指挥官,打得西夏军队哭爹喊娘。
次年十二月,金国大将完颜娄室率军攻入关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攻占了重镇长安和凤翔府,曲端一面整顿军队,积极备战,一面收拢逃难的百姓,为他们提供庇护。公元1128年二月,金军攻入曲端坐镇的泾原路,曲端亲自率军击败金军,为义军收复长安、凤翔府创造了条件。
人无完人,曲端有着过人的军事才能,但是他在性格上却有着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刚愎自负,心胸狭隘,轻视上级,不服调动”,也就是这些致命的性格缺陷,直接酿成了他人生的悲剧。
在曲端击败金军的同年六月,宋高宗赵构任命王庶为龙图阁制侍,节制陕西所有兵马,也就是陕西的最高军政长官,曲端也要听其调度。可是,“名声在外”的曲端,并不信服王庶,所以也就不愿意接受王庶这个“空降”的上司调度。
金军听闻陕西宋军将帅不和,趁机大举进攻陕西,王庶硬着头皮率领其他兵马迎战,并且几度去信,请求曲端出兵,曲端以各种理由推脱,拒绝出兵。王庶在缺乏陕西各路兵马中战斗力最强的曲端部的支援下,屡战屡败。没过多久,金军集中主力进攻重镇延安,王庶苦苦支撑,几次向曲端求援,而曲端所部驻扎在淳化一带(现在的咸阳淳化县),却对统帅王庶的公文视而不见,隔岸观火,导致了延安的陷落。
不久,宋高宗派出名臣张浚出任川陕宣抚使,接过了王庶的指挥权,全权指挥陕西兵马。公元1129年年初,十万金军进攻南宋大将李彦仙驻守的陕州城,却遭到了李彦仙部的迎头痛击,两军交战一年,李彦仙部寡不敌众,开始不支,于是派人向张浚求援,张浚命令曲端救援李彦仙,而曲端却因为嫉妒李彦仙军功,拒绝出兵。无奈之下,张浚不得不调集为数手中不多的宋军,亲自率军救援,却因为道路毁坏而无法抵达陕州。不久,陕州城破,李彦仙扎起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与金军展开巷战,最后战死沙场,从这之后,张浚与曲端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在李彦仙战死后,金军对陕西宋军步步紧逼,为了打开局面,曲端派出部将吴玠率军攻打金军,并且承诺随时提供支援,可就在吴玠率部与金军苦战之时,曲端却为了保持实力,拒绝出兵,导致了吴玠的惨败,在战后,曲端更是将“甩锅”这一招玩得淋漓尽致,苦战的吴玠非但没有得到嘉奖,反而被曲端冠上了“不服调度”的罪名,从这以后,吴玠与曲端势同水火。
同年,金军为了攻占陕西全境,准备从富平进军,摧毁陕西宋军的有生力量,曲端出于敌我力量的分析,提出放弃一马平川的富平,退守山区,迟滞金军骑兵,坚持抵抗的建议,却被张浚认为是他消极避战的又一个借口,于是调集了包括曲端所部在内的陕西宋军全部主力,在富平与金军决战,结果就有了富平之战的惨败。
因为战败,陕西军中大将大多被贬官,曲端更是被夺去兵权,罢免了官职。不久,为了安定陕西军心,张浚准备重新启用德高望重的名将曲端,但是此时,吴玠与王庶接连向张浚建议,曲端如若官复原职,恐怕更会轻视张浚这个川陕宣抚使,更难控制他手下的泾原军。
张浚想到此前曲端的所作所为,感到后背发寒,于是让王庶借曲端所写诗句,诬陷他妄议朝政(典型的文字狱),张浚趁机将曲端下狱,又派出与曲端有旧怨的康随对其审讯,在审讯中,康随将曲端活活折磨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