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昭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情缘阅读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说起“老师”,很多人可能都会关注像神一样的诸葛亮的老师会是什么人?这一点史书上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也能从他自己的人生经历看出来,他也是受到了多位先人的影响。那么,与他对抗并且最终把他耗至油尽灯枯的司马懿,他又师从何人?他的老师又有多厉害呢?
提起胡昭这个名字,很多人感觉很陌生,但在三国时期他是出了名的儒者、隐士及书法家,他的字和诸葛亮一样,也是“孔明”。
胡昭比诸葛亮年长20岁,终生不懈于做官,虽长期隐居深山,但其名声妇孺皆知。他不仅深受百姓爱戴,而且连朝廷的人和造反的人都崇敬他,称他为“贤者”,打仗时都不忘关照这位隐士,相约不去攻打他的居住地。说白了,胡昭简直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那么,胡昭何德何能会得到这样的特殊待遇呢?
胡昭是颍川人,即今天的河南禹州,他从小饱读经史,年纪轻轻就学识渊博、通晓古今。当时朝廷外戚与宦官当道,社会腐败险恶,胡昭对仕途产生厌恶,便想过清静日子,在客居冀州专心钻研经史、习书法。事实证明,名儒注定会被人惦记,而且是好几波儿人惦记。
当时正逢乱世群雄并起,各路诸侯为扩大势力求贤若渴,像胡昭这样才华盖世、谋略过人的名儒正是他们急于拉拢的对象。其中最有名的是“四世三公之家,门生故吏满天下”的袁绍,以及有“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称号的曹操。
先说袁绍,东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袁绍开始登门拜访请胡昭出山,起初信心满满而且耐心十足,那劲头儿和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差不离。但此孔明非彼孔明,胡昭对袁绍之邀“坚辞不就”。几番下来,袁绍恼了,决定干脆把胡昭强行绑出来,没料到胡昭料事如神,收拾了点行李就躲进深山去了,袁绍派人来绑架的时候自然扑了个空。
再说曹操,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献帝迁都许昌,发布了“唯才是举令”,吸引了大批志士前来投靠。曹操对于请胡昭出山也是不厌其烦,多次派人跑进深山想将他挖出来。这次胡昭没有躲,而是直接和曹操见了面,但仍是婉言谢绝,自称是村野民夫,已习惯躬耕樵读,做官入仕非本人所愿,望丞相见谅,让他息隐山林。曹操见难以劝服,只得感叹:“人各有志,出处异趣。”放他走了。
后来胡昭为了躲避各路群雄的N顾茅庐,索性搬家到陆浑山,陆浑山位于现今河南省洛阳嵩县东北。山中居住的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百姓,邻里常因一些琐屑小事而打来斗去,便请文化人来评理,于是胡昭渐渐的成了德高望重的调解员。此处百姓大多穷苦,孩子少有读书机会,胡昭便开馆办学当起了老师,一边平息争斗,一边教化四方,日子一久就成了陆浑山的精神领袖了。
陆浑山绵延300里,胡昭这位隐士声名远播,不少世家大族子弟都愿意爬过数个山头,大老远的来拜学,其中就有司马懿。少年时司马懿就聪慧通达,胸有雄才大略,胡昭料定他日后必能成就一番大业,与之相处亦师亦友,十分融洽。后来,司马懿成为曹操的主要谋士之一。
有胡昭这样的名儒言传身教,对司马懿以及司马家族的发展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司马懿师承胡昭,成为魏国丞相时,智计谋略与胡“卧龙”无二。徒弟都能与诸葛亮叫板,可见胡昭的才华绝不在诸葛亮之下,而且,司马懿的两个儿子长子名“师”,次子名“昭”也耐人寻味。司马懿书法很好,应该是受到了胡昭的指点,因为后来的晋朝十分推崇胡昭和钟繇的书法。
魏齐王曹芳正始年间,天下稍微安宁,胡昭迁居宜阳。魏帝频频召胡昭入仕都被婉言拒绝。嘉平二年,魏帝曹芳再次特邀胡昭入朝,得知胡昭刚刚病逝才作罢,这一年是公元250年。胡昭比诸葛亮晚死16年,终年89岁。
胡昭出生的比诸葛亮早,去世的比诸葛亮晚,为人处世虽低调却功在四方,他躬耕办学、施教乡里,一生淡泊名利,是真正对俗世无欲无求的名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