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要想在一个领域取得成功并非是容易的,要么靠的是天赋,要么靠的是努力。虽然在大多数的时候,努力的人不一定见得就能够超过有天赋的人。但至少一个努力的人最终会不断的超越自己,并做出可观的成绩来。比如今天说的这位唐朝“最笨”的诗人,三年仅想出两行诗,但却成为了经典。情缘阅读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这位诗人名叫贾岛,出生于779年,是唐朝诗人。早年的贾岛穷困潦倒,家里翻不出二两米,实在是没有饭吃了,只能出家为僧,被师傅授法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
19岁那年,贾岛云游到了京城长安,结识了孟郊等一批诗人。但是洛阳等地有一则非常奇怪的禁令,不允许僧人在午后外出,贾岛愤愤不平的写下了一首诗表示不满。后来这首诗被韩愈看见了,韩愈觉得贾岛很有才华,于是劝他下山考取功名做官。
《新唐书·韩愈传》记载了这段事:“岛,字浪仙,范阳人,初为浮屠,名无本。来东都,时洛阳令禁僧午后不得出,岛为诗自伤。愈怜之,因教其为文,遂去浮屠,举进士。”
贾岛被好一顿夸,自信心爆棚,便真的还俗了。结果2多年只考了一个举人,但贾岛不甘心这还远远没有达成自己的理想,于是他四处求荐,但是没有人赏识他。
心灰意冷的贾岛,开始离群索居,不喜欢和别人来往。没有人聊天,就自己写诗作乐。贾岛写诗很执着,他认为不满意的诗就要一直琢磨下去,直到写出自己满意的诗为止。比如说这首《送无可上人》,其中有两句想了3年才想出来。
《送无可上人》:“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雨后初晴,圭峰上蔚蓝天空格外新鲜,我们为草堂寺无可上人送行。在蛩鸣的秋天,他带着麈尾,离开了寺院,暂别了亲人。潭水中倒映着他独行的身影,他多次身倚树边休息。最终他应烟霞之约,把天台山作为近邻。
这首诗非常的美,确实是经过了精心打磨而成了,尤其是第五六句“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更是经过了3年的酝酿而成。
他在《送无可上人》诗就自注:“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可见对于这两句诗贾岛究竟耗费了多少的苦心。
这两句诗如果仅仅读一遍并没有多大的感触,但是多读几遍就会感受到作者参入其中的思想感情。
写“孤独”很少有能写出这种境界的,一个人孤单到只有和潭底的影子作伴,累了的时候只能依靠树边的影子来搀扶自己,还有比这更加孤独的吗?
贾岛写的诗其实并不算多,流传下来的只有390首,比起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一批诗人而言是非常少的了,但是他每一首都是精雕细琢的精品,这也是他为后人所传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