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给康熙亲自挑选了四位辅政大臣,为何是这四位?

2021年06月04日11:07:52

自古幼主继位,往往会伴随着朝廷的动荡,康熙却是个例外,在颇具才干的孝庄太后和顺治帝留下的四位辅政大臣辅佐下,幼年康熙的江山坐的还算稳当,那么这四位辅政大臣是谁?又是为何选中他们的呢?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七日,顺治帝福临驾崩,年仅24岁。少年天子留下了太多的谜团,顺治是否未死而出家,这些疑问给后世小说演绎带去了诸多素材。

无论福临是否死了,天子顺治帝真的已经死了!在孝庄太后的安排下,大行皇帝之子、年仅八岁的玄烨继承皇位,改元康熙。

根据顺治遗诏,特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

这种安排非常有意思,与皇太极和顺治时代不同,这四位辅政大臣都不是皇族。

索尼等人就以“从来国家政务,惟宗室协理”,他们这四位“皆异姓臣子”,请求诸王、贝勒共担辅政之责。

顺治帝临终前的这种安排,其实是吸取了宗室辅政的教训,他不想儿子时代也出一个多尔衮。

诸王、贝勒也知道皇权真的不能觊觎,否则多尔衮掘墓鞭尸的下场就是前车之鉴,宗室贵族们说:“诏旨甚明,谁敢干预,四大臣其勿让”。

异姓大臣辅政,可以杜绝辅佐重臣对皇权的非分之想,这是顺治帝留给儿子的政治遗产。

异姓大臣辅政实际是打破了满洲旧制度,打破了所谓八王议政的传统。史学家孟森先生曾经这样说:“以太后为中心,遗诏为根据,惩于前次摄政之太专,以异姓旧臣当大任,而亲王贝勒监之”,这种新型的辅政体系更加接近于中原朝廷的权力格局。

为了防范辅政大臣与诸王、贝勒勾结,孝庄太后给四位辅政大臣安排了一个宣誓仪式,誓词有:

不私往来诸王、贝勒等府,受其馈遗,不结党羽。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九,玄烨正式继位。十四日,诸王与文武群臣在大光明殿宣誓,称若妄作非为,互相结党,即遭天诛!

顺治皇帝想到了宗室会觊觎皇位,但是他忽略了异姓臣子也会成为权臣。回望历史,霍光并不姓刘,桓温也不姓司马,照样是权臣。

四位辅政大臣中,鳌拜原先排名最末。但是,他上位最快。康熙六年六月,老臣索尼病逝。七月,在鳌拜的威逼下,苏克萨哈隐退,往守先皇帝陵寝”,后来竟被鳌拜罗织罪名杀死。只剩下一个遏必隆,此公性格软弱,一直就是鳌拜的跟班儿。

鳌拜的势力就在康熙六年到八年五月他被拿下前达到了巅峰,鳌拜本人成为一等公,并加太师衔,全家皆是显耀,其子那摩佛承袭了二等公爵位,并加授太子少师;其侄讷尔都当了驸马爷,封为和硕额驸。

鳌拜集团把持了朝政,一切政务决定皆出自鳌拜府中。

权臣是雄主的敌人,即便雄主还在少年时代。

康熙八年五月,鳌拜被拿下。

鳌拜是权臣,但并非逆臣,他没有取代皇帝的野心。康熙皇帝钦定鳌拜十二条罪状,其中就有:权势甚大,结党作恶。

但是,《圣祖皇帝实录》中,鳌拜的罪状又出现了“逆恶种种,所犯重大”这样的字样。

所谓“逆恶”,乃是谋朝篡位之类的大罪。但是,鳌拜被拿下之后,并未处死,仅仅是关押而已。

细检档案史料,我们会发现,少年天子康熙拿下鳌拜并非因为鳌拜谋逆,只是在成为雄主的路上,扫除一个权臣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鳌拜在狱中没过多久,竟然活活气死,大概是想不通为何会身陷囹圄,自己为爱新觉罗家族拼杀一辈子,为何会如此下场?

鳌拜不懂,帝王之位不可篡,帝王之权亦不可侵!除非你真是想改朝换代,否则只是招惹杀身之祸。霍光风光一生,但是死后呢?霍氏家族被汉宣帝灭门!

康熙晚年时,回想往事,竟然对鳌拜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我朝从征效力大臣中,莫过于鳌拜巴图鲁者..鳌拜功劳显著,应给世职。

这无异于给鳌拜平反,因为当年鳌拜的一等公爵位已被褫夺,如今再追赠为一等男爵。

雍正登基后,又重新厚葬鳌拜,恢复其一等公爵位,世袭罔替。

乾隆继位后,又推翻了父亲的决定,将鳌拜降为一等男爵。

公爵,还是男爵,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清皇室已经承认鳌拜并非逆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