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功绩排在前几名的皇帝,他充分利用好了前几代皇帝积累下来的基业,做出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同时还是一个非常善于自省的皇帝,这是非常难得的。
皇帝都自诩为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说出口的话是决计没有改变的道理,即所谓“金口玉言”,这也是其权威的一个典型的表现。千百年来,皇帝是不容置疑的,他们所说的话就是真理,所做的决定不管对错下面的人都要执行,即使错了也决计没有认错的,更别说是让奴才们说三道四。不过,汉武帝却打破了这一传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先作自我批评的皇帝。
人生无常,却又往往在无常中透着一些必然,就拿汉武帝刘彻的命运来说,就是如此。本来在汉景帝十四个儿子中排行老十的他,即使比他的父皇再幸运百倍,也不可能说前面九个哥都夭折,轮他来当这个嫡长子,最后成为皇帝。
然而,就是这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却还是发生了,刘彻还真就当上了太子。能够坐到太子位上,刘彻第一个应该感谢的人不是立他的景帝,也不是他的母亲王美人,更不是出了不少力气的长公主刘嫖,而是他的太奶奶薄太后。薄太后是汉文帝刘恒的妈,景帝刘启的奶奶,在景帝成为太子后,她就把自己的同姓族人薄氏许配给刘启,做了太子妃。在当时,这桩婚姻着实是一次双赢的交易,一方面,薄太后通过这次联姻巩固了自己娘家“薄氏家族”的地位;另一方面,刘启则通过这桩婚事得到祖母的支持,从而牢牢保住了自己的太子宝座。
对于薄氏来说,这种政治联姻注定了她一生的悲剧,刘启对这个包办婚姻表面看似很满意,实际上却对薄氏毫无兴趣,因此,薄氏从太子妃到皇后,一直都没有得到景帝的宠爱,也没有子嗣。这在“母以子贵”的帝王之家是致命伤!
也正因如此,在汉景帝的宫闱之中,造成了非常复杂的局面。毕竟汉景帝即位以后,是要立太子的,“立嫡”无所依凭,皇后的位置能够坐得稳吗?一场宫闱角逐,就因为薄皇后无子、无宠而引发了。这倒是应了那句话,“同人不同命”,同样是薄氏女,薄太后因“无宠”而“幸”,薄皇后却因“无宠”而“不幸”。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庄子·逍遥游》中的一个故事,说某农家有两只雁,一只会叫,一只不会叫,主人杀掉了那只不会叫的雁招待客人。薄家两代女人的“同途殊归”,恰恰对应了臭椿“无用”而保全、大雁“无用”而被杀。所以,故事的荒谬可以是滑稽,但人生的荒谬往往是残酷。
“皇后无子”意味着,汉景帝的十四个儿子都有了被立为太子的可能。这样,刘彻就突破了“立嫡”第一关。那你说,他是不是应该感谢太奶奶薄太后呢?要不是她的小算盘打得过于精明,景帝就有可能挑个自己爱的女人做太子妃,那么历史恐怕就要是另一番景象了。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刘彻在当了三年胶东王后,于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这一坐就是54年。汉景帝在临终前曾对太子刘彻说:“人不患其不知,患其为诈也;不患其不勇,患其为暴也。”意思是说,不但要知人、知己,还要知机、知止。当时的景帝,显然已经感觉到儿子有许多异于自己的品质,把天下交给他是放心的,路还是让他自己走吧!
刘彻果然不负重托,在接下来的五十多年里,把大汉朝经营的是有声有色,风生水起,创造出了几十个历史第一,比如他是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是第一位在统一的国家制定、颁布太初历的皇帝,以正月为岁首这一点,一直用到现在;汉武帝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史书《史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始于此……
不过,“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众多历史功绩背后,也难掩汉武帝一生所犯下的一些大错,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巫蛊之祸”。汉代巫蛊术十分盛行,所谓巫蛊,就是人们制作木头人,在上面刻上冤家的姓名,然后再放到地下或者放在房子里,日夜诅咒。据他们说,这样诅咒下去,就可以让对方遭殃,自己得福。这种巫蛊术,也传进了皇宫。汉武帝对这一套很迷信。有一天中午,他正躺在床上睡觉,忽然梦见几千个手持棍棒的木头人朝他打来,把他给吓醒了。他以为有人在诅咒他,立即派江充去追查。武帝一句话,从京师长安、三辅地区到各郡、国,因此而死的先后共有数万人。最为惨痛的是,当时的太子刘据也遭人陷害,卷入这场浩劫之中,最后刘据与其两个儿子全部因巫蛊之乱而遇害,只留下一位孙子刘病已,后改名刘询。
过了一段时间后,经过多方查证发现太子真的是被陷害的。武帝霍然醒悟,惩治了恶人,并怜太子无辜,就派人在湖县修建了一座宫殿,叫作“思子宫”,又造了一座高台,叫作“归来望思之台”,借以寄托他对太子刘据和那两个孙子的思念。
误杀儿孙,加之大搞国有化,加速了土地兼并的步伐,农民破产流亡,各地相继发生农民起义,虽然严厉镇压,但还是无济于事,这严重威胁到汉王朝的统治。汉武帝的大棒政策彻底失败了,于是他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为了不丢掉刘家江山,征和四年,汉武帝下诏“深陈既往之悔”,公开向全国人民承认错误,进行深刻的触及灵魂的自我批评。他说:“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又说:“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
这也让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当然这个认错是相当有价值的,也没有仅停留在口头,他那样说的也是那样做的,他切切实实改变了过去的一些错误做法,为农民办了几件实事。人民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有生存的最低保障,就会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过日子,都是拖家带口的,谁不想图个平平安安。结果,天下也因此又逐渐归于和谐,为“昭宣中兴”的出现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