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皇帝因为肥胖而短命,总共也只做了十个月皇帝

2021年06月17日15:21:01

历史上有很多倒霉的皇帝,指望先皇归西之后继位,结果先皇身子骨硬朗高寿,自己做了一辈子太子,好不容易熬到老父亲去世,结果自己没当几天皇帝就步老爹的后尘,朱高炽就是这样一位倒霉的皇帝,不过他的去世,很可能是与他硕大肥胖的身体有关系。

提到文景、贞观之治,开元、康乾盛世,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它们分别是中国历史上汉、唐、清这三个强大王朝的鼎盛时期,彼时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璀璨、普天乐业、四海夷服,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盛世局面。而明代与这四大盛世相媲美的“仁宣之治”却少有人知,它由明仁宗朱高炽和和明宣宗朱瞻基(系当前热播的《女医明妃传》中明英宗朱祁镇的祖父和父亲)开创,共同缔造了大明王朝的黄金时代,被史学家们称之为“功绩堪比文景”。

朱高炽(1378-1425),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长子,他“幼端重沉静,言动有经。稍长习射,发无不中。好学问,从儒臣讲论不辍”(《明史本纪第八、仁宗》)。他言行识度、喜好读书、知书达礼、施行仁政,为“仁宣之治”奠定了坚实基础,史称明仁宗。

“尝命与秦、晋、周三世子分阅卫士,还独后。问之。对曰:‘旦寒甚,俟朝食而后阅,故后’” 。有一次皇祖父朱元璋派他在破晓时检阅军队,他却早早回来报告,并解释说清晨太冷,检阅应该等到士兵们吃完早餐以后。另一次,朱元璋要他审阅奏章,他有条不紊地把文武两类分开,并相应按轻重缓急做了报告。他的文才和行政能力、儒雅与仁爱有方深得朱朱元璋的喜爱。不过朱高炽却有一个致命缺点,他喜静厌动,体态肥胖(传说有二百余斤),行动不便,走路跌跌撞撞必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以至朱棣曾多次下令要减少他府中的膳食供应,强制他进行减肥,但也收效甚微,这就为其英年早逝埋下了隐患。

靖难之变时,朱棣命朱高炽留守北京。他不负重望,拖着肥重身躯冒着弓矢亲自上城督阵,终以万人之军成功阻挡了建文帝的50万大军,保住了北京城。在此期间,建文帝遣书给朱高炽,许以封王想争取他归顺朝廷。朱高炽接到书信之后看也没看,原封未动地送到成祖面前,使建文帝的反间计失败。他的忠诚和指挥能力为其击败夺位呼声远胜于他的朱高煦加分颇多。

象康熙帝偏爱乾隆,而让雍正走上皇位一样,朱高炽能顺利登基,也得益于他的儿子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敏慧异常,武勇英俊,是朱棣的掌上明珠。史载朱棣数次出征都带着皇太孙朱瞻基。“庚寅,车驾发北京,皇太孙从”,“上语诸侍臣曰:‘皇长孙聪明英睿,智勇过人,宜历行阵,俾知兵法,且可悉将士劳苦” (《明史•卷八•本纪第八》)。爱屋及乌,自然也对朱高炽偏爱三分,著名的文臣解缙也曾经以“好圣孙”来说服朱棣,使他终于下定决心于公元1404年立朱高炽为太子。

朱高炽在位仅仅十个月,却能做到处事宽和、政策开明,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而深得民心。他首先平反了朱棣统治时期的诸多冤狱,如建文忠臣方孝儒的“诛十族”惨案,永乐朝解缙冤案等,极大地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他爱民如子,体恤民情,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并供给灾民免费粮食和其他救济物品,数次因大臣救济民众反应迟缓而大发雷霆。这一切都使得劳苦民众得到了充分的休养生息,使得大明王朝进入一个稳定强盛的时期。

朱高炽知人善任,选用贤臣,削汰冗官,任命杨荣、杨士奇、杨溥三人(史称“三杨”)辅政,并对文官科举制度做了大胆改革。当时由于南方人聪明刻苦而多中进士,北方人天性纯朴忠贞但文采出众者较少,他认为这个制度偏袒南方人,便规定取中比例“南六十、北四十”。这一制度一直被明、清两朝贯彻执行。

朱高炽还是死刑复核制度的首倡者。他颁布诏令告诫司法机构要根据法律判决,并特别要在宣判死刑前复查对犯人的指控。做到“少杀慎杀”。此外他还禁止对犯人滥用肉刑,取消在惩处时株连犯人亲属的制度,认为这些做法严重地违背了儒家的仁爱原则和孝道伦理。

1425年,饱受肥胖症折磨的朱高炽在北京突然暴病而亡,终年47岁,在位仅十个月。《明史》赞曰:“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甘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