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要带着十万百姓一起渡江?刘备是真心的还是在演戏?

2020年07月06日18:44:22

为什么刘备渡江时不愿放弃十万百姓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情缘阅读小编告诉你。

当年曹操南下,准备接手荆州。而刘备却一直被蒙在鼓里,等察觉之时曹操已经快要带了。刘备被吓得仓皇出逃,但城中百姓却想让刘备带他们一起离开。但这百姓加起来也有十余万人了,一起带走的话肯定会影响路程,极有可能被曹操追上。而且当年刘备为了逃命连老婆孩子都能不要,这些百姓和他素不相识为什么要帮呢。但刘备最终决定携民渡江,施展了他仁义的一面,刘备此番举动到底是不是为了收买人心而故意演戏呢?

今天的三国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发生在诸葛亮“舌战群儒”期间,主人公为诸葛亮。原文如下:

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尪赢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

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并无一言回答。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时值曹操占据荆州、诸葛亮来到江东说服孙权组成联盟之际。当时,东吴文臣纷纷对诸葛亮进行责难,江东老臣张昭更是首当其冲,指责刘备毫无能力。对此,诸葛亮予以了坚决驳斥,并举出刘备“携民渡江”为例,称赞刘备的仁义。

曹操突袭荆州,刘备率领襄阳及樊城一带的百姓一路南下,这个故事不但在《三国演义》中出现,在历史上也是真实存在的。不过,很多人却对刘备为何带着百姓一起逃跑充满了疑问,有人甚至将“携民渡江”改成了“挟民渡江”,认为刘备这是裹挟荆州民众,为的是延缓曹军的进军速度,为自己的脱险创造有利条件。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按照《三国志》的记载,刘备决定南下江陵,是在得到刘琮等荆州官吏已经决定投降曹操后充满作出的决定。而当刘备一行途径襄阳记周边地区时,有不少百姓自动加入刘备的队伍一起南下,期间并不存在刘备强行裹挟百姓之事,而且这样做无疑是拖慢的是自己的行军速度。

其次,当刘备及百姓逃至当阳地区时,被曹纯率领的曹军精锐部队——虎豹骑追上。据《三国志·先主传》及《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在当阳一战中,不仅谋士徐庶的母亲被曹军抓获,就连刘备的妻子也被曹军生擒,刘备仓皇逃窜,自己也差点被曹军俘虏。试问如果刘备真的是“挟民渡江”,最少也会事先安排好自己及部下的家属,又怎么会连他(她)们都顾不上呢?

因此,所谓“挟民渡江”的说法是非常荒谬的。刘备此举,其目的正如《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言,是大仁大义之举,这也是刘备岁历经磨难却能笑到最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得民心。这一点,是装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