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死于太平军之手的大清八位督抚,他们分别是谁?

2020年07月06日19:12:30

清朝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情缘阅读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都说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哪又有何表现呢?看看清朝都有哪些封疆大吏死于太平军之手吧。首先,得明确清朝何种官职可称为之“封疆大吏”?答案是总督、巡抚等省一级的最高文职官员,其权力大,地位显赫。最后,何谓死于太平军之手?被气死、被杀死、被逼自杀、因作战不力被皇帝杀死等,都属此类。在此,笔者就带大伙来看看清朝究竟有哪些封疆大吏死于太平军之手,又是如何死。欢迎点评。

01.两江总督李星沅(1797年—1851年),湖南湘阴人,与左宗棠是老乡。洪、杨闹革命,林则徐奉命前来两广督师剿灭,可中途病逝,李星沅暂时顶替。此时,八旗、绿营两支正规军不堪一击,一触即溃;向荣、周天爵等前线将领又不听指挥,彼此矛盾重重。如此,太平军屡次轻易突破清军防线,李星沅非常恼火。1851年4月,距离金田起义才3个月,李星沅因战败羞愧,旧病复发,急火攻心,死于军中,是第一位被气死的封疆大吏。

02.湖北巡抚常大淳(1792年—1853年),湖南衡阳人,清末湖南四大藏书家之首,大明开国名将常遇春后裔。1852年12月,罗大纲、林凤祥、李开芳、唐正才等率军猛攻武昌,常大淳率千余绿营兵拼死抵抗。次年1月,武昌被攻破,常大淳与妻子刘氏、儿子常集松、儿媳马氏、孙女常淑英等举家自杀殉国。

03.两江总督陆建瀛(1792年—1853年),湖北沔阳人,道光年间进士。1853年2月,太平军从武昌杀向南京,陆建瀛率2000兵马前去拦截,可压根不敢战斗,只会一路向东撤,直到进入南京。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陆建瀛因运输“银子”而错失跑路机会,当场被砍死。

04.湖广总督吴文镕(1792年—1854年),江苏仪征人,中兴名臣曾国藩座师(明、清两代举人、进士对主考官的尊称)。1854年1月,韦俊等率西征军进入湖北,兵锋直逼黄州,准备直取武昌,席卷两湖。此时,湖北巡抚崇纶(满人)看不惯吴文镕,说他畏惧敌军,不敢与之交战,还上奏咸丰皇帝弹劾。没办法,总督吴文镕只能带2000新招募的兵勇前往黄州堵截,结果兵勇一触即溃,吴文镕只能投水自尽。(顺带说下,清朝督抚同城时,矛盾一般都很大;崇纶是满人,吴文镕只能忍着)

05.安徽巡抚江忠源(1812年—1854年),湖南新宁人,湘军鼻祖,率先编练并带“湘勇”出省作战,若不是因意气用事而死,估计就没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中兴名臣什么事了。1852年6月,江忠源在全州蓑衣渡设伏,击毙南王七千岁冯云山,改变了太平天国权力格局。1854年1月,任安徽巡抚(湘军第一位得到督抚职务者),前往庐州(安徽临时省会)镇守,抵御太平天国西征军。可惜,庐州兵力太少,江忠源又不愿意撤退;庐州被攻破后,江忠源投水自尽。

06.江苏巡抚吉尔杭阿(不详——1856年),满洲上三旗之一镶黄旗人,咸丰宠臣,1854年出任江苏巡抚。担任巡抚后,首先联合欧洲列强血腥镇压上海小刀会起义,并想方设法了解欧美情况,以便于日后“抵御外夷”,算是开明人士。1856年初,帮办“江南大营”军务,自己率数万绿营兵屯驻九华山扎营,与秦日纲、陈玉成、李秀成等多次进行交战。5月,秦日纲等攻破九华山大营,吉尔杭阿深感羞愧,开枪自杀。

07.浙江巡抚王有龄(1810年—1861年),福建侯官人,与民族英雄林则徐是老乡。1861年10月,忠王李秀成派大军猛攻浙江省会杭州,巡抚王有龄率2000兵马拼力死守,压力很大。为此,他书信曾国藩、左宗棠等湘军领袖,希望他们发兵增援,解救杭州。此时,曾国藩是两江总督,节制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等四省军务,有责任救援杭州。不过,曾国藩想建立“湘系王国”,在江南安插湘系亲信,于是拖延发兵,见死不救。杭州陷落,王有龄以身殉国;李秀成佩服其勇气、节气,为其厚殓并遣清兵(已投降)五百护送棺木回乡。如此说来,王有龄死于队友之手,是曾国藩借刀杀人。

08.两江总督何桂清(1816年—1862年),云南昆明人,1857年出任两江总督,节制“江南大营”,继续围攻天京。1860年春,李秀成、陈玉成、杨辅清、李世贤等采取“围魏救赵”之计,攻破“江南大营”,而后一路东征,攻破常州。此时,何桂清在常州,但没能做到有效抵抗,便直接逃往上海避难。1862年,何桂清被逮捕,押往北京审问。何桂清在朝廷之人脉还是很可以,17位高级官员为他求情免死,皇帝也打算放他一马。可是,湘军首领曾国藩表示不满,直接上奏:“疆吏以城守为大节,不宜以僚属一言为进止。大臣以心迹定罪,不必以公禀有无为权衡。”意思是说,封疆大吏就应该一身殉国(学习曾国藩假装跳水也行),岂能放弃城池,独自逃走呢?迫于湘系集团之压力,朝廷处死何桂清。

从上述可知,李星沅、常大淳、陆建瀛、江忠源、吴文镕、吉尔杭阿、王有龄、何桂清等八位督抚级别的封疆大吏都是直接或间接死于太平军之手,这对清王朝之大打击相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