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说起乾隆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傅恒在乾隆时期大名鼎鼎,他从一名小小蓝翎侍卫起步,在不到30岁年龄便入职军机处,出将入相20余载,成为乾隆的股肱之臣,极得乾隆宠爱,为乾隆盛世立下赫赫功绩。
纵观傅恒的一生,文韬武略,无一不精,始终活跃在乾隆朝的政治军事舞台上,被乾隆盛赞为“社稷臣”,其所受恩宠罕有人及。
我们知道,乾隆是一个极会玩弄权术的人。他绝对不会允许某个大臣一直很受宠爱。总是会时不时打击他,让他知道敬畏。那么,傅恒是怎样一个人,为何能一直得到乾隆的宠爱呢?
一、出身名门的皇亲国戚。
傅恒是名门之后,其先祖曾追随努尔哈赤起事,曾祖父是清太宗皇太极的议政大臣,祖父当年是康熙朝的议政大臣兼户部尚书,父亲李荣保曾任察哈尔总督。
傅恒的伯父马斯喀、马齐和马武都是两朝重臣,马斯喀担任过内务府总管和领侍卫内大臣,并率军征讨噶尔丹。马武被雍正称为是“圣眷最渥之人”。而马齐更是康雍两朝重要的政治人物,当时人用“二马吃尽天下草”的谚语,来形容马齐、马武两兄弟的权势。
最为显赫的是,傅恒的亲姐姐是乾隆帝的发妻孝贤纯皇后。换句话说,傅恒是乾隆的亲舅子。
二、屡立战功,为维护清朝一统居功至伟。
位于四川西部的大小金川,一直都是清朝的心腹大患。各土司之间,常年战火纷飞。乾隆12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恃强凌弱,经常侵扰周边其它土司地盘,掠夺财物,并意欲吞并小金川。
乾隆为确保大清边境安稳,决定出兵平患。他先派出川陕总督张广泗统兵进剿。但张广泗目空一切,自认为区区土司不堪一击,轻敌冒进,结果遭遇惨败。
第二年,乾隆又谕令首席军机大臣讷亲为经略大臣指挥平叛,但张广泗和讷亲互相掣肘,致使“措置乖方,毫无谋略;不身亲督阵,畏缩不前”,战事依然一败涂地。
更为恶劣的是,张、讷二人居然隐瞒军情不报,导致战机贻误。直到岳钟琪将战况如实奏禀乾隆后,乾隆才拿下他们。
傅恒闻讯后,主动请缨前往金川,起用岳钟琪为四川提督,调整了战略部署,全面贯彻乾隆的战略意图,终于平定金川之乱,取得乾隆皇帝即位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的胜利。
当傅恒班师回朝时,乾隆钦赐宝石顶、四团龙补服,加封一等忠勇公。
除了金川一战外,傅恒在平定准噶尔叛乱中,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从乾隆十年开始,清廷就有意出兵剿灭噶尔丹。但满朝文武“狃于辛亥兵败之事,不愿劳师动众”,唯有傅恒鼎力支持乾隆的决定。
这一年二月,清廷发兵5万,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荡平了准噶尔全境。
过了半年后,降将阿睦尔撒纳叛逃,发动更大规模的叛乱,清军被迫再次出征。傅恒再一次“奏请办理”,带领军机处官员,夜以继日地操劳军务办理工作,协助乾隆全力征剿叛乱。乾隆曾嘉奖他“至同朕办理军务者,惟大学士公傅恒与朕一心,日夜不懈”。
在此次平准战事中,傅恒位居首功,乾隆再次授予他一等忠勇公。但傅恒“固辞,至泣下,乃允之”。于是,乾隆只好换了另一种方式彪炳其功,着人“绘功臣像紫光阁,傅恒居首”。
为了确保云南免受缅甸的滋扰,乾隆发动了征缅之战。但在战事开始的前两年,清廷并未占据上风,反而损失惨重,进军迟缓,数任总督还因此丢掉了性命。朝中大臣对此颇有异议,纷纷奏请乾隆放弃征缅之战。还是傅恒据理力争,力陈不应半途而废,并“屡请前往”。
在权衡再三后,乾隆认为傅恒是督师缅甸的最佳人选,于是授傅恒云南经略,命其赴云南督师征讨。
乾隆三十四年四月,傅恒抵达云南腾越。在经过了三个月的悉心准备后,傅恒在七月挥师三路,大军压境缅甸,迫使缅甸方面遣使求和。傅恒等乘机展开谈判,在对方答应称臣纳贡、归还所侵土地之后,傅恒随即撤兵回朝。
三、举贤荐能,提携后进,为朝廷招揽人才。
傅恒除了其赫赫战功之外,他不拘一格推荐人才也被人津津乐道。名臣如孙嘉淦、岳钟琪等都有赖于傅恒的推荐,才得以成为朝廷栋梁。
孙嘉淦是出名的直臣,连雍正他都不放在眼里,因此惨遭罢黜。傅恒却力谏朝廷重用。后来,朝廷委任孙嘉淦为副都御使。岳钟琪能力出众,“为一代名将,容状奇伟,食饮兼人,而工于吟诗”。作为首辅的傅恒,一直对岳钟琪青睐有加,在金川之乱中,岳钟琪被起用为四川提督,为平定金川立下奇功。
乾隆三十五年,傅恒在征缅回朝后,染上恶疾,短短几个月后,便英年早逝,时年还不及50岁。乾隆听闻后,伤心欲绝,潸然泪下地说:“顾年未五旬, 鞠躬尽瘁, 丧我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