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六出祁山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情缘阅读小编一起欣赏。
本期的三国战争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发生在“三出祁山”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诸葛亮、魏延、司马懿和张郃。故事梗概如下:
诸葛亮设伏击败张郃后,司马懿连忙调整部署,命全军返回营寨,闭门坚守。魏延奉诸葛亮之命在曹军寨前搦战,但曹军坚守不出,双方就这样僵持了半个月之久。
诸葛亮见司马懿坚守不出,想出了一条计策。他命全军拔营而起,全军后撤。张郃认为这是诸葛亮军粮耗尽所致,建议司马懿率部追击。不过,司马懿却认为这是诸葛亮的诱敌之计,拒绝了张郃的建议。在之后的十余天当中,北伐大军接连退军九十里。张郃再度向司马懿请战。无奈之下,司马懿只得分兵两路,一路由张郃率领作为先锋,自己在后接应。
得知张郃率三万兵马追击自己,诸葛亮询问众将,哪一位将领愿意前去阻击张郃。魏延低头不语,王平自告奋勇,要求与张郃决战。大将张翼也表示,自己愿意和王平一同迎战。诸葛亮命王平与张翼各率一万兵马在山谷中埋伏,等到张郃追来时将其放过,之后从后掩杀。二人受命而去。
接着,诸葛亮又交给姜维和廖化一个锦囊,命二人各率三千精兵埋伏在前山之上。如果发现曹军围住王平和张翼,就打开锦囊,里面自有破敌之策。此后,诸葛亮分别对吴班、吴懿、马忠、张嶷四将及关兴等人作出战前部署。众人领命后,纷纷率部出发。
果然,诸葛亮的计策大获成功。当张郃与北伐大军交锋后,各部将领依计而行,终于将张郃引入了包围圈并予以重创。司马懿企图率部增援时,立即遭到了王平和张翼的阻击。姜维和廖化打开锦囊,按照诸葛亮的锦囊妙计突袭司马懿大营。司马懿的增援部队也遭遇重创。
不过,就在此战结束后不久,诸葛亮突然得知张苞在成都病重身亡,不禁口吐鲜血,昏厥于地,第三次北伐也不得不因此中断。
小说中的此次战斗场面非常热闹,出现的曹魏及蜀汉将领人数众多,战争的过程也非常精彩刺激。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些都是小说作者虚构出来的情节,在历史上并未出现过。
按照《三国志》等相关史料的记载,诸葛亮夺取阴平和武都两郡时,曹魏雍州刺史郭淮曾率部支援,但很快便全军撤退,双方并未爆发任何大规模的战事。而此时的司马懿仍在负责曹魏东南边境的军政事务,并未出现在西北战场。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张苞在战场上负伤及在成都伤重身亡之时,也并非是历史的真实。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张苞很早便以病逝,不仅没有出现在西北战场,甚至连是否在蜀汉军中任过职都是一个巨大的疑问。
说起诸葛亮北伐,不少人喜欢用“六出祁山”这个词,因为这个词多次出现在小说当中。因此在不少读者看来,诸葛亮发动的北伐之战曾经六次经过祁山。然而,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情况却并非如此。为了更清晰地说明问题,我们不妨先将诸葛亮历次北伐的时间和过程作一个列举。
诸葛亮的首次北伐,发生在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向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发动进攻,最终因马谡兵败街亭而撤军;第二次则是同年冬天,诸葛亮出兵围攻陈仓,最终粮尽撤军;第三次是蜀汉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诸葛亮派遣陈式等将领攻克武都和阴平两郡。
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发生在蜀汉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与司马懿在天水郡爆发激战。最终,因李严假传圣旨而撤军。在此次北伐过程中,诸葛亮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不仅在卤城重创司马懿,还在撤军途中射杀了曹魏名将张郃。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发生在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地区与司马懿对峙一百多天,最终因病去世。
从以上的介绍来看,诸葛亮发动的北伐之战其实仅有五次,而经过祁山地区的仅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因此,所谓的“六出祁山”一说是不正确的。“六出祁山”作为诸葛亮北伐的代名词没有问题,但将其作为真实的历史,那就要闹出笑话了。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