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公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情缘阅读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首先来表表他的生平。周培公,字培公,原名周昌,生于公元1632年,死于公元1701年,湖北荆门人氏。周培公的父亲去世的早,就留下他和母亲二人相依为命,他的母亲含辛茹苦的把他抚养承认,盼望他能早日成才,却不料在他十岁之时,“闯王”李自成率领大量的农民起义,在起义军进攻荆郢的时候,他的母亲在这场战争中丧了命,尚且年幼的周培公也便成了孤儿。
经过几番颠沛流离,他终于生存了下来。成年之后,他先是在当地的州府做了一名小吏,不过周培公这人很会来事,知道如何借助关系,慢慢往上爬,直到做官做到天子脚下,还被举荐了成内阁供奉,后来官至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
康熙13年,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王辅臣作为后备力量也跟着起来叛乱,此二人的狼狈行为,对清廷造成巨大的威胁。吴三桂的野心很大,一心想要当皇帝,想要打通与耿、王的联络,这样就可以把京城围起来。康熙是聪明人,很快识破了紧张的局势,便命令图海为反叛大将军,以最快的速度平复陕西地区叛乱,而周培公便是图海的幕僚。
王辅臣这个人自是以骁勇善战而名扬天下,别说是清军为首先锋,就是大半个清军都不敢动他,图海后来统战大军,才有人领了不能违抗的军令打先锋。但是,这场战役依旧没有朝图海期望的有利局势转变。这时,作为幕僚的周培公主动请命,愿意冒死进城劝降,希望将王辅臣招为所用。他的胸有成竹不是一时的逞能,也不是随意夸下海口,而是经过几番深思熟虑和对当时局势的准确判断后而做出的决定。
周培公出发前,仔细的观察了陕西的山川地形,发现了王辅臣之所以会在吴三桂的威逼下而造反,并不是他自愿而为之的。因为当地山川地形,王辅臣被卡在了中间,如果他不听从吴三桂,那么,吴三桂便会先灭了他。其间也有因为粮饷马匹分配不公的问题,王辅臣大将邵苓芝,领兵冲击八旗军营,将莫洛射杀,而犯下罪行,而王辅臣为保存自己的利益,迫于情势所逼,才举起了刀枪,选择了走向吴三桂这一边。
周培公拿住了问题的关键所在,行事自然不再困难!一个人只要有弱点,那么对此人攻击就非常容易。周培公先是对王辅臣之前所犯的错,概不追究。用宽容的大度施以原谅,再劝他为大局考虑,说吴三桂现在的实力虽然如日中天,但是人心所向却还在大清这边,他们只是短暂的前途光明,最终的命运依旧是被剿杀,与其做无谓的牺牲,倒不如归顺朝廷;再者周培公许诺,只要他归顺朝廷,保证给他高官俸禄,终享荣华富贵。面对这些诱惑,王辅臣终于动摇了,最后欢欢喜喜的接受招降。这场战争,轻轻松松的就结束,以至于没有扩大。
平定叛乱后,周培公升山东登莱道,朝廷诰封其母孙氏为贞烈恭人,加赠夫人衔。其父封赠为朝烈大夫,加赠中奉大夫衔。康熙18年,辞职归乡,康熙40年,在任上去世。
周培公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无论是看他的胆略还是足智多谋的那面,都值后世称道,我觉得说他是满清几百年来少有的名臣,那是一点也不为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