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情缘阅读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汉朝谋士蒯通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战国时期,诸国存在着这么一群人,他们依靠口中利舌,辗转诸侯之间,谋取晋身之资,这群人称为策士,即百家之一的纵横家。
策士以混乱为阶梯,封侯拜相,一步步登上权力顶峰。策士的巅峰时期便是苏秦佩六国相印,之后纵横家渐渐没落,因为六国归秦,天下的混乱消失了。
哪知道,不过安稳十余年,始皇帝一死,各路诸侯纷纷起兵反秦,天下间又陷入战火中。秦末之乱,也是纵横家最后的辉煌。
秦末汉初有名的纵横家有两个一个是郦食其,一个是蒯通,而郦食其因蒯通而亡,也许从这点来说,蒯通比郦食其厉害,最起码同处生死境地,蒯通活了下来。
刘邦同项羽对峙于成皋,第三方的齐国成为至关重要的砝码。郦食其自告奋勇,言自己有办法说服田齐背弃项羽,投靠刘邦。
这时候,韩信一时半会儿也拿不下齐国,让郦食其试试也无妨,万一成了,兵不血刃拿下齐国,也是一件好事不是。
我们不管田荣、田横怎么想的,郦食其还真把这事办成了。郦食其立下大功,却惹恼一个人——韩信的策士蒯通。
纵横家有个特点——无中生有,读完蒯通的小故事,大家便明白了。陈胜反秦,派武信君武臣攻略赵地,蒯通是范阳本地人,发现自己施展才华的机会来了。
蒯通先找到范阳令徐公,先是吓唬对方:您马上就要死了,我是给您送终的。光吓唬可不行,得有解决方法,否则肯定是蒯通先死:不过您现在有我,可以不用死了。
蒯通开始解释为何徐公身处危险境地:您能当好县令,掌控范阳百姓死活,因为背后有秦国。现在天下反秦,您失去背后的大树,反秦人士第一个就是杀掉您这样的人。
同样,蒯通详细解释后也得给出解决办法,否则就是真的来吓唬人的了。蒯通继续说:你要活,很简单——投降就行。
降臣投降一定能活吗?那可不一定。是死是活完全看受降大将的性格。但这时的徐公不知道,因为他完全被蒯通忽悠住了。
原来蒯通说自己被武臣看重,即将前往觐见对方,为大军提高拿下范县的计谋。蒯通忽悠徐公:我会劝说武臣将军拿你当“马骨”的,你放心把。
《汉书·蒯通传》——为君计者,莫若以黄屋朱轮迎范阳令,使驰骛于燕、赵之郊,则边城皆将相告曰‘范阳令先下而身富贵,必相率而降,犹如阪上走丸也。此臣所谓传檄而千里定者也。
其实蒯通根本不认识武臣,是否真的能劝动武臣,他心中也没谱。关键对他自己没坏处,不是吗?成了,蒯通立下大功,不成,死的不过是徐公。
纵横家总是拿他人冒险,达到自己目的。郦食其拿下齐地70余城,蒯通不得不劝说韩信对齐动兵,因为韩信老老实实收兵,那就没有所谓的混乱,蒯通失去生存的土壤。
蒯通又拿出纵横家那一套,不过不是先吓唬,而是激将,方式变了,本质却一样——先把你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蒯通对韩信说:郦食其一个人,靠着三寸舌,拿下齐国70余城,将军麾下数万将士,也不过拿下赵地50余城,您带兵打仗这么多年,还不如一个老儒吗?
韩信本就渴望建功立业,哪里受到如此刺激,立即点齐兵马,趁着齐汉议和,齐国没有防备汉军的时机,一举突破齐国防线,击败齐国大军。郦食其则被齐王烹煮而死。
韩信拿下齐国后,自立为假齐王(汉书的原话),代替田齐,成为左右楚汉战争的砝码。刘邦为拉拢韩信,不得不封他为齐王。
齐王仍是刘邦的齐王,蒯通却希望韩信能三分天下,也许是履行谋臣本职,想为主君开辟一条光辉大道,也许是纵横家的本能作祟,不断找寻着混乱之源。
蒯通的劝说,有理有据,先是分析天下形势:刘邦拥兵数十万,却困于荥阳、成皋之间,一日数战却无尺寸之功。项羽虽然威震天下,可却被挡住长达三年,早已兵困马乏。
我们呢,则在齐地养精蓄锐,成为左右这场战争的关键。大王您不如攻略燕赵,又据有淮泗之地,这都是三分天下的本钱啊。
蒯通上来就是利诱,奈何韩信不听。利诱不成只能吓唬威胁了。先是拿张耳、陈馀举例:您说跟汉王关系亲密,有张、陈他俩亲吗?最后他们不也因为权力而闹崩?
韩信仍不听。蒯通又说:若汉胜,您对汉立下赏无可赏的功劳,这是功高震主;若楚赢,楚人也不会信您,到时您怎么办?“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高天下之名”,这是您的危险啊!
无论如何,蒯通尽到一个谋主的身份,当韩信被杀后,刘邦知道蒯通曾撺掇韩信谋反,大怒之下要烹蒯通,蒯通仍靠自己的口舌之利,保下一条小命。
眼见自己要被扔到锅里,蒯通立即大喊:我帮韩信,那是跖狗吠尧,不是专门对付陛下您啊。刘邦一琢磨,便放过蒯通。为何?关键在于跖狗吠尧。
跖的狗向尧龇牙吼叫,因为它的主人不是尧,这是各为其主。更关键一点是,蒯通将刘邦比作圣人尧。刘邦只是忌惮韩信,还是能容下一个策士的。
蒯通不仅活下来,后来还在齐地当着自己的名士,曹参为齐相治理齐国的时候,也十分尊重蒯通。所以啊,好的口才说不得什么时候能救自己一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