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缘阅读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曹操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曹操和刘备在汉中这个地方,有过一场激烈的争夺,叫做“汉中争夺战”。
曹操一度接受汉中太守张鲁的投降,拿下汉中。但是没多久,汉中又被刘备夺去,刘备也因此即位汉中王。
汉中这个地方,位于今天四川省和陕西省的交界,是关中地区通往川蜀的必经之地,两省之间重要的交通枢纽。在三国时期,魏和蜀两边的交界,就在汉中。那曹操拿下汉中之后,为什么又把汉中让给刘备呢?
曹操放弃汉中
汉中这个地方很有意思,顾名思义是汉水的发源地,有水的地方,就知道是长江流域,地理上应该算做南方。
但是,汉中的行政规划算在陕西省,陕西是北方的省份。而且,汉中又和四川算做一个地理单元,所以,汉中跟北部、南部和西部都有关联。
那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汉中和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中间隔了一个秦岭。汉中和成都所在的四川盆地,中间又隔了一个大巴山。别看都是山,相比起一千五百里长的秦岭,要翻越还更容易些。秦岭险峻又绵长,面积还很大,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翻越难于登天。
这就导致了汉中跟四川的关系更密切,实际上汉中是四川北边的门户。如果身居四川,敌人占据了汉中,就很容易翻过大巴山攻击四川。如果四川占据了汉中,北边险峻的秦岭,会成为天然屏障,阻止敌人进攻。
三国那会,刘备占据川蜀之后,很快就出兵和曹操争夺汉中。当时汉中在张鲁手里,曹操和刘备都有机会,就看谁的战略眼光更好了。
以曹操的实力,打败刘备占据汉中没问题,就是比较费劲。而且,张鲁知道曹操到来,很快就投降了,汉中成了曹操的囊中之物。没想到,曹操虽然接受了张鲁的投降,却把张鲁和汉中的大部分民众迁移到北方,战略性放弃汉中。
放弃汉中,曹操是怎么想的呢?占据了汉中,就可以南下进攻四川打击刘备,放弃汉中就很难攻击四川,因为中间隔着个秦岭。
其实,这体现了曹操真正的战略格局。
定都选择哪里?
三国时期连年征战,对社会的破坏性非常大,伤亡无数。曹魏虽然实力在三国之中最强,但是经过了赤壁之战,曹魏也处于恢复阶段。这个时候主动出击四川,条件还不成熟。
既然如此,汉中变成了曹魏的一个负担,还要翻越秦岭给汉中的驻军输送粮草,这中间还可能面临刘备的伏击。
曹操主动把汉中让给刘备,刘备想要翻越秦岭来进攻曹魏,这个运输粮草的难题,就甩给刘备了。险峻的秦岭,反倒成了曹操的助手。不过,曹操没有给刘备留下一个富饶的汉中,而是把汉中的民众迁移到曹魏这边。
对刘备来说,曹操既然相让,汉中就得拿下。不拿下汉中,意味着四川北部的门户大开,所以刘备发动了整个川蜀的男女,男的上战场,女的负责后勤,无论多大代价,一定要拿下汉中。
这个时候,刘备也是无奈,汉中对曹操是鸡肋,对刘备却是举足轻重。
但真正体现刘备的战略眼光不如曹操,是选择定都成都。
刘备想要反攻曹魏,逐鹿中原,从秦岭翻越非常困难。但是有另一条路线,就是从荆州出发,向北进攻河南。诸葛亮在《隆中对》里就提出:“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这段话,说的就是刘备有两条战略进攻路线选择,一条从荆州向北进攻、一条从汉中向北进攻。
当然,关羽后来大意失荆州,但是刘备定都成都是在关羽失掉荆州之前。所以,定都成都本身存在问题,成都在四川盆地深处,加上汉中,就成了靠秦岭做屏障过日子。
定都的关键,应该选择重庆。重庆市四川东边的出口,从三峡出来就是荆州,这样可以有效地协调荆州和汉中两条线路。
战略眼光
这个协调,一个是战术影响。如果当年刘备定都重庆,那对关羽在荆州的行动,就会有更大的支持,关羽就未必会丢掉荆州。即使失败,也可能马上组织人马夺回来,因为距离大本营近。
第二个是心理上的影响。抗战的时候,国民政府被迫退守四川,当时也是面临成都和重庆两个选择。表面上当时成都的安全环境要明显优于重庆,城市基础设施更好,但是蒋介石还是决定迁都重庆,哪怕因此要承受更多的敌机轰炸,也在所不惜。
因为把重心放在重庆,就是在保持战斗态势,向外界表明自己决不放弃,一有机会就要反攻和日本人血战到底。而定都成都,就等于向所有人表明,不打算再打了,想要偏安一隅。
历史不能假设,但可以想象刘备定都成都,诸葛亮在成都扎根之后,整个蜀汉政权的矛盾结构就变了。主要矛盾再不是蜀汉和曹魏的正统之争,而是荆州集团和本地益州四川集团之间的矛盾。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看似是对外作战,其实很大程度上的意图是在处理内部矛盾,转移注意力。
这个时候的蜀汉政权对外抗衡中原,已经不可能了。宋代的苏洵就说,诸葛亮放弃荆州而扎根四川,就已经没有希望反攻曹魏了。
不过有一点,当时成都和重庆两个地方的人口和耕地面积对比,刘备恐怕很难选择重庆。或许把重庆设立为军事基地,跟成都互为倚角,更适合当时的蜀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