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镜有能力坐到雍正宠臣的位置,最后却一步步作死

2020年07月25日07:40:38

对田文镜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情缘阅读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雍正一朝是承上启下的一朝,雍正帝的作用对清廷的后续发展也至关重要,康熙帝在位期间没有解决的诸多问题,在雍正帝这朝得到了相应的处理,从此杜绝了宽仁过甚所带来的弊病种种,比如九子夺嫡,比如朋党横行,比如吏制败坏等等等等,甚至孝庄文皇后遗体的善后工作也“甩”给了雍正帝。

至于所说的一落千丈,还算不上,雍正帝因为匿灾和垦荒的事情确实对田文镜不满,虽然田文镜是按雍正帝的“喜好”来的,但是对于欺骗自己,甚至险酿大祸,雍正帝心里不会痛快,即便如此,对田文镜也没有什么真正的实质性处罚,反倒是多有“包庇”之词。比如:

田文镜:河南没受灾,好好的哩。

雍正帝:不不不,河南受灾了,你只是被手下蒙蔽。

潜台词:你傻我傻?这事包的住么?弹劾奏章跟下雪似的快把我埋了,都想把你活活弹死,不要在既成事实上做文章,我这借口多好。

孤臣系还是科甲系,雍正帝的抉择

雍正帝这个闲散王爷就是以孤臣出头,他手下的宠臣也都基本相似,比如田文镜,他只知道雍正帝,别人的利益他是根本不在乎的,党争的基础是一个个势力小团队,结成这些团队的初衷自然是利益。

大多如何发展起来的呢?同年就是个好借口,呦~您哪年的呀,哦~您我同榜登科的呀,二甲第多少名呀,嗨~不才,仅仅比您高上几名,张口闭口都是年兄长·年兄短的,这就是套关系,这种小团队有的是,就看谁在什么时候·以什么名义·又用什么利益来号召了,比如索相振臂一呼,他就死了呀,因为跟随他的王公大臣和小团队太多了,太遭忌惮了,更何况还挑拨人家父子抄家伙。

电视剧里只看一个演员上蹿下跳的独自折腾,其实背后王公大臣,勋戚贵族,利益团队成百上千。雍正帝也是九子夺嫡的烂圈里蹦出来的,他对这些是深恶痛绝的,甚至可以说对整个高知团队都缺乏基本信任,他要有效的将自己的新政执行下去,肯定是要靠孤臣的,那些利益团队干不成事,事儿还没干,关系先托到位了,那还怎么执行,尤其雍正帝所要干的没有不得罪人的事,肯定是会伴随着巨大阻力,如果处处卡壳,他这个皇帝也就只能混吃等死了。

雍正帝的担忧不是没有理由的,事实证明,他对新政的实施具有良好的前瞻性,就以士民一体当差为例:

刚一执行下去,下面的特权阶层就聚众闹事,还胆敢罢考,科甲官员们(通过正规科举得功名,得官职的“正经”的根红苗正的官员)对这个情况是不管的,反而沽名钓誉暗中表达了自己对士绅和生员的同情,这些学政啊,道台啊,布政使啊,都不管,顶多就是劝劝而已,大多暗中抵制新政,甚至还有公开抵制新政,阻碍田文镜办事,科甲官员也是享受福利的过来人,当然也无法接受,所以你看,如果让科甲系来办事是办不下去的。

田文镜不怕得罪人,请示最高领导以后,领头人杀掉,张廷璐也因此倒霉,所以张廷玉才在田文镜背后有事没事捅三刀。但是没办法,领导喜欢呀,因为这更好的印证了雍正帝的担心不是多余的,科甲系从政没问题,但是对施行新政无能为力甚至是有负面作用的。

所以你再看李卫,多相似,花钱捐的五品员外郎,典型的没文化,没同年,而且还没机会结党,为啥?人家看不上他,进士阶层那是很孤傲的,类似李卫这种地主系的,谁也没工夫搭理他,有钱你买前门楼子去呀,离我远点就成。

田文镜抓住了雍正的什么心理平步青云

①“浑然天成”的孤臣好苗子

而田文镜“恰好”学习能力也一般,监生入仕,这门槛也是低得没谁了,县丞干起,知县、知州也都干过,对地方实务比较了解,有扎实的一线工作底子,但非进士出身给他一生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以至于得宠后某些作为简直就是找茬与进士“阶层”为敌,被一群进士出身的官吏看低一辈子,总要找个机会泄愤的,当然,这也和他对雍正帝的死忠有关。

②孤臣路线走的极其坚定

雍正帝对所谓的进士阶层可是进行过严厉批判的,那还是在刚登基不久的时候,这些话田文镜一字不落的都记着呢,所以出于以上两种原因,田文镜对那些进士出身的官吏是一点脸都不敢给留的,巴结我,你要死,不巴结我,找你茬,你也要死,以至于他的治下没人敢去报道了,缺官员就缺呗,没人敢去呀,名声在外,田文镜对进士出身的人打击报复,下手还极狠,京城的进士们一时间如同炒了蛤蟆坑闹腾起来,整个阶层对田文镜恨之入骨。

③准确掌握雍正嫉恶结党的心理

可惜可惜,这恰好落入了田文镜的圈套,您看您看,这很明显就是结党呀,这团队,多庞大(能不庞大么),皇帝您老人家的判断太准确了,您太精明了,您一定要整死结党领头人呀,所以著名的督抚之争(又田李互参)立刻结束了,就在当年田文镜还被骂得狗血淋头,短短几个月立刻变宠臣了,老了老了迎来了人生巅峰,他就是看清了雍正帝死看不上结党的这个心结。

而李绂则倒了大霉,好不容易被提拔调任直隶总督,就这样直接被踩到泥里,被安了个庇护私党的罪名(他庇护的确实有私人,但这种关系的人全国都是没法避免,李绂主要还是想保障整个进士阶层的利益),要不是抄家的时候发现李绂极其清廉,家无余财,连老婆的簪子都是铜制的,那他肯定是死了。好在乾隆帝登基当年,就将其启用于户部侍郎,后又礼部侍郎,多不赘述。

④雍正帝推行新政的需要

前文已讲,不多赘述。

靠孤臣路线爬上来的田文镜真的跌落凡尘?

①虚报垦荒田亩

雍正帝袒护归袒护,做大事不拘小节归不拘小节,但是心里有数,垦荒地的亩数像田文镜那种数据,很明显就是假的,由抛熟地继而抛荒地常年不停的持续的开垦,土地面积是有限的,哪来那么多荒地,田文镜报的垦荒地亩数越大,那就越是打脸康熙,康熙帝由六年起科进而十年起科,甚至抛荒几十年的地永不起科,一辈子没完没了的减税,没完没了的严禁蚕食土地利益,就是为了把所有荒地都开垦出来,低矮的山丘上都被开了荒,哪来那么多荒地给田文镜开垦呢。

这么做弊病很大,他田文镜是受到了夸奖,但是老百姓很可能要遭殃,万一哪一年哪一任皇帝突然起科了呢,均摊田文镜所报亩数的税额,那老百姓还能活不能活了?那是要造反的,至少也是流民四散。很多河滩地区沙化严重,要么就是土卡拉山,荒郊野岭的,别说那个年代,就是现在顶多也就种个公益林什么的,种粮食那是做梦,田文镜为了政绩枉顾百姓,罪莫大焉。

雍正帝脾气归脾气,还是能虚心接受建议的,也并不是除了田文镜这类人,其他人就都不用了,接受大家的批评后,被人落了面子的雍正帝将“巴掌”甩在了田文镜的脸上:

指责其“务开垦虚名”,“小民务受产之益,而受加赋之累”“自田文镜为巡抚,总督······苛刻搜求······剥削成风,豫民重受其困”,“名为开垦,实为加赋”,“无益地方,贻害百姓”。

对田文镜,雍正帝把多年未说的重话都说了,其实田文镜从某些角度来看是冤枉的。

1、未必是他弄虚作假,不过确实他负有管理责任,至少也是失察之过。从基层干起,几十年基层经验,这些他不会想不到。

2、下属中真正作假的是河南巡抚王士俊,不到两年时间开垦荒地将近19000亩,田文镜八年才13000······

②渎职匿灾

多地发生了水患,按照惯例,田文镜应该循例上报朝廷,朝廷下达处理意见,调拨救灾物资、银两、下达免税政策等等。

田文镜是怎么说的呢,山东确实是受灾了,挺严重,我上报给皇帝了,但是河南啥事没有,好得不得了,连年丰收,今年的收成也已经有了,不影响百姓生存,都是家有余粮,这不叫受灾,就是雨水重了些而已,别说高地了,就是洼地都有七成以上的粮食可收,根本没有灾,还赈什么灾呢,让百姓照额完税就行,百姓没压力的。

咱们把交税行为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交得起税金的地区,或者说轻灾区,田文镜加紧催收,征集齐了以后,灾民?爱死不死吧,粮食不能给你们,必须全交国家,早早的就运走了。

另一部分自然是交不起税金的地区,本来指望着轻灾区的粮食直接调拨过来,老百姓不用几天就能吃到赈灾粮了,没想到直接都通过漕运走了,我们怎么活呢。

怎么活?田文镜的丑恶嘴脸暴露无遗,怎么活的问题先放一放,你先把税交了吧,灾民们全都涌向了湖北,山西等地,没跑的就卖儿卖女,还有女儿大了正好嫁出去换点彩礼回来好交税活命呗,田文镜把保媒的都抓了,既不救灾,还严禁卖儿卖女,这就是暴民四起的节奏,快饿死的百姓渐渐都盯住了乡绅富户们,大乱风雨欲来。

雍正帝接到了“线报”,也难怪,想整死田文镜的官员大有人在,这消息是瞒不住的,雍正帝大怒,派人查明情况,即刻赈灾,而田文镜铁齿铜牙,概不认账,说是外地的灾民跑到河南,造成河南粮价居高不下,中心思想就是河南没受灾,都外地人造成的。

雍正帝一点脸也没给田文镜留,示下,我以为田文镜能处理灾情所以不曾赈灾,不成想是这种情况,卖儿卖女的事儿我也知道了,田文镜这老朽之徒,脑子不好使了(替田文镜开脱),被下属骗了,不能赈灾,还要禁止人家卖儿卖女求活命(儿女卖给外地富户好歹能活,不会饿死,本地的父母也能得些钱交税活命)。

其实还不是上梁不正下梁歪,雍正帝也迷信,同样稀罕“天地嘉佑”之词,只是还没到“讳疾忌医”的地步,所以善于揣摩领导意图的田文镜才会这么干,但从这件事来讲,雍正帝是没有责任的,你要求那个时代的皇帝讲什么自然科学,不现实,康熙帝倒是喜欢这些,问题是他只是自己研修,并不允许大范围传播,十年之功绘制的全球最精准地图,完成后也是扔内务府了,谁见过?通商口岸的外国人的一言一行也多是受到监控的,甚至某段时期雇华人干活都不被允许,这就是为了防止交流。

虽然田文镜善于揣摩领导心思,但很明显这次他揣摩错了,雍正帝是喜欢祥瑞之说(虽然他自己不承认),但凡事皆有轻重缓急,那么大的灾荒,你田文镜又堵不上窟窿,这哪能瞒得住呢,老百姓不会傻傻的等到饿死,雍正帝再晚知道一段时间,饥民们必定会抢乡绅富户了,事情闹大,谁也无法封锁消息,雍正喜欢祥瑞,但不是昏君,知道以后你田文镜好得了?必然要倒霉的。此举不智,且用心歹毒,他就不想想百姓真的会饿死。

此事后田文镜的后果

田文镜得罪那么多人,弹劾是少不了的,但是雍正帝还是有感于他的忠诚和干练,为他辩解脱罪,这一点全国皆知,田文镜的名声这下是彻底臭了,所以要退休,不干了,雍正帝哪能同意,灾我都帮你挡了,祸害那么多百姓我也忍了,你撂挑子走了那可没戏,不准,只允许你到北京养病,这里名医多,上好的药材也多,调养调养,然后回去继续任职。

田文镜愈发感激雍正,病养好后,马上回归岗位,但没多久再次患病,此次再也无法治疗,直至殒命。说好的“一落千丈”呢,没见到哦,雍正帝摆摆样子给别人看而已,要动手早动手了。田文镜“出事”后,雍正帝立刻就把坑填了,还不能说明问题么。

雍正帝和田文镜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

君臣关系呗······那我还傻兮兮写啥,标题都省了。

雍正帝了解田文镜,纵容不是没有原因的

粘杆处始于当初尚在潜邸的和硕雍亲王,对于收集情报这方面,雍正帝非常注重,这是一种不安的心态,也是一种本性,改不了的,即便不去刻意收集,以田文镜的万人恨状态,有事没事弹劾的奏章也会源源不绝的飞向雍正,对于奏章的真实性,雍正帝都会调查。

史料中并没有写明雍正帝是通过什么渠道展开调查,但是这种渠道在田文镜成为宠臣之前,就在他身上用过,用于调查田文镜的任人唯亲情况是否属实,最后落实,确实如此,包括田文镜对某几位官员的弹劾,也有不实之词,其中有的涉及私怨,这也是雍正帝要收拾田文镜的原因,可是没几个月雍正帝又口风大转替田文镜遮了过去,还为田文镜鸣不平,为啥呢,雍正要特地培养孤臣了,他要对科甲系下刀,而田文镜就是那把刀。

田文镜一步步走来,他的情况雍正基本掌握,他这个帝王可不是只会俯于桌案在奏章和文字中找真相的皇帝,虽然不至于事无巨细的统统知道,但对田文镜的基本情况和所说实虚还是能很好分辨的。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田文镜也好李卫也罢,是人就有毛病,过度放大缺点或者只着眼在田文镜和李卫的缺点上,那所有人就都没法用了,这世上没有完人,一个没有,所以既要享受他的好,也要容忍他的错,只是这份容忍自然是有限度的,别出大格就行,比如谋反,那是叔叔婶婶都不能忍的。

田文镜了解雍正帝,步调绝对高度统一

因为这是他田文镜生存的根本,天下能臣千千万,张廷玉就比他强几十倍吧,做刀子就要有做刀子的觉悟,除了这些田文镜“一无是处”一无是处,田文镜深知这一点,这也是他转运的原因。

什么是孤臣,田文镜深深的了解,左右逢源是会死的非常快的,所谓孤臣就是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皇帝的利益高于一切,皇帝说的都是对的,如果是错的,那证明自己还没想透彻,皇帝要做的就是我要做的,不但要做,还要做出惊喜,做的领导心花怒放,除了皇帝,任何人的利益不足为虑,什么科甲系,什么百姓都不是问题,我的眼里只有你,我的皇帝。

说的过分了么?丝毫都没有,更不是搞笑。纵观田文镜的一生,包括他自己的所说所做,任何人都能很轻易的发现,田文镜真的真的真的对雍正帝这个伯乐是感恩戴德的,是终生敢当犬马以报知遇之恩的。

为啥?除了他田文镜就没人能干这差事了?有的是,他一个生员起步的县丞啥都不是,科甲系哪个不比他学历高,学习成绩好,哪个不比他有关系有能力,人家即便清贫出身,同年也是遍天下,一生不会发愁生计。他田文镜有什么?

除了忠诚还是忠诚只有忠诚,仅此而已,只有抛开一切利益和牵绊将忠诚进行到底,才能不负重恩。一辈子就要过去了,一生最大的恩人,最大的贵人,只要他需要,我就在。“他需要”仅就这一个理由,胜似千言万语,仅三字,已足够。

田文镜一直都在揣摩雍正帝的心思,雍正帝最恨结党,斥责科甲系,田文镜就与科甲系针锋相对,唯马首是瞻,雍正帝的目光瞥向哪里,下一秒田文镜就会站在那里充当马前卒的角色,不但“干掉”了李绂,还让雍正帝心甘情愿的把他任人唯亲和构陷官员的罪行遮过去,而且反过来雍正帝还要劝慰田文镜,对他表示理解,因为雍正帝心情愉悦了,原本无从下手,现在拔起萝卜带着泥,打击科甲系的“结党案”大快人心。

雍正帝推行耗羡归公,推行摊丁入亩田文镜更是冲在了最前线,虽然公正的对他评论来说,他对百姓还是有功的,但是恐怕他自己都不以为然,因为他考虑的仅仅是雍正帝喜不喜欢,别人是讴歌还是怒骂,又有什么关系。

田文镜的心情,雍正帝可懂?当然懂,所以对田文镜的知恩图报之心,雍正帝不单了解还很感动。一个对自己有如此感恩心的人,能不极力贯彻自己的新政么,事实证明,田文镜不单贯彻了,而且贯彻的相当彻底,雍正很满意。田文镜能不为自己着想么,能想的都想了,自己这点心思都不够田文镜揣摩的。能背叛自己么,当然不会背叛,而雍正缺少的恰恰是安全感,所以他也很珍惜田文镜,又怎会让他的心腹干将“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