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刘墉和和珅的关系如何 是否真的对他恨之入骨呢

2020年07月23日10:58:48

历史上刘墉真的恨和珅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关于刘墉、和珅、纪晓岚、乾隆之间的关系,相信很多人都是从影视作品中了解到的,从《宰相刘罗锅》,到《康熙微服私访记》,一部部关于他们四个人之间的故事被搬上了银屏,嬉笑怒骂,戏说乾隆,这些故事,有的是真实存在,有的则是影视杜撰的。

那么,在历史上,这三人真正的关系到底如何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刘墉于清乾隆十六年中进士,相传,当年殿试前十名卷册被递到乾隆皇帝面前,刘墉卷本来列为第一,但是,乾隆想提拔一位平民才俊,刘墉由于出身相门而被降格,与状元失之交臂。此后,民间有传言刘墉个子很高,常年躬身读书写字,背看上去有点驼,因此,产生了“刘罗锅”的说法。

刘墉与和珅:说起刘墉与和珅,很多人都会说刘是重臣,而和是佞臣,忠奸善恶,势不两立。事实上,的确如此,在政治舞台上,刘墉从不会与和珅共舞,刘的为官之道,就是独善其身。有朝鲜官员这样说道:“和珅在乾隆面前受宠10余年,也专权了10余年,但是,包括刘墉在内的7名内臣却从不依附于他。”

曾经刚直不阿的刘墉,在进京任职之后,改变了自己的处事风格,变得中庸低调,所以,他基本上不会与和珅发生正面冲突。不过,到了后来,在处理和珅贪污案件的时候,他却在中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直接导致了处理结果的改变。乾隆死去没几天,嘉庆皇帝就将和珅的所有官职全部罢黜,同时,提拔刘墉为上书房总师傅,可随时入内咨询事宜。

再后来,各省市官员开始对和珅进行弹劾调查,并一致要求将和珅斩杀。但是,刘墉却建议,要给先帝留点面子,毕竟和珅是前朝的重臣。所以,嘉庆帝才赐和珅自尽,留了一个全尸。同时,为了避免有人会以和珅案子为借口打击报复,扩大案情,刘又向嘉庆帝建议做好善后工作。所以,在和珅死后的第二天,嘉庆帝便昭告天下,和珅案件已经了结,使民心得以安抚。

在和珅案件的处理上,刘墉表现得公正、严明,没有因为个人的恩怨而谋私,也没有因个人利益而偏颇,不愧为群臣领袖的风骨。

刘墉和纪晓岚:正所谓同道中人,惺惺相惜,刘与纪的关系可以用融洽来形容。纪晓岚是刘墉父亲的学生,跟刘墉是同门师兄弟。根据相关的资料记载,纪与刘的关系非常好,纪晓岚思维敏捷,才华横溢,刘墉也是才气过人,擅长书法,纪晓岚经常请刘墉帮着写对联。刘与纪对于砚台都非常喜爱,喜欢收藏,并互相赠送。

乾隆五十七年,刘赠给了纪晓岚一方砚台,上面特意按照纪的喜好提了字。后来,在嘉庆八年,刘又赠给纪一方砚台,二人还针对这个砚台到底出自哪个朝代做了一番讨论。嘉庆九年,在刘墉去世之前,还给纪送过砚台,纪更是在上面题字,感谢刘常赠与自己心爱之物。除了送砚题字,刘纪二人还时常在一起聊佛法,感情之深,犹如兄弟手足。

刘墉跟乾隆:有民间相传,太后认了刘墉做干儿子,跟皇帝是干亲,更有“刘墉参万岁”的传说。总之,就是说刘墉是一个胆大妄为,连皇帝都干作弄的人,那么,真正历史上的刘墉果真这么“不着调”吗?他跟乾隆的关系又如何呢?

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是乾隆时期的大学士,而刘墉在官场上的起落,也跟其父官运的兴衰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父辈被皇上信任,所以刘墉也因此借了很多光。后来,刘墉因为知县亏空案件的失误,本应该被处死的,但因为其父亲的缘故,被重新发落,后来,还被重新任用。刘墉是臣,乾隆是君,身为臣子辅佐皇帝,取悦圣颜是自己的本分,刘墉也深知这个道理。

在乾隆四十二年,当时作为江苏学政的刘墉毛遂自荐,要求自行刊刻乾隆的《御制新乐府》、《全韵诗》,让皇上的作品在江苏地区广为流传,使得龙颜大悦,自己的仕途之路也一度顺风顺水。刘墉进京为官之后,虽然,也有很多事情因为自己的中庸行为模棱行事,而受到了乾隆的责怪,但是,总体来说,他的官途还是很坦荡的。

相传,乾隆六十年,乾隆让位于嘉庆帝的时候,发生过一件“争大宝”事件。当时,有一位亲身经历禅位大典的外国使臣说:在临了正式交接皇位的时候,乾隆皇帝突然不愿意交出龙印了,于是,刘墉赶紧让群臣先暂停向新皇帝道贺,而自己则是向太上皇索要印宝去了。争执了大半天,才算把龙印从乾隆手中拿过来。

如果说,这个说法是真的,那可以说明刘墉在做事,特别是做大事的时候,还是保持着自己强而有力的政治风格的,并非一味的中庸,模棱两可。同时,也可以看出,作为嘉庆帝的老师,刘墉与其朝夕相伴,关系还是也是非常好的。

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刘墉于北京驴市胡同家中逝世,享年八十五岁。去世前两天,他还曾到南书房值班,夜间招宾客饮宴。而据《啸亭杂录》记载,刘墉死时“鼻注下垂一寸有余”,暗合佛语中善于解脱之意,可说是寿终正寝、功德圆满。

【《清史稿·刘墉传》、《传说与历史:宰相刘墉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