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复台湾的大功臣姚启圣为何被康熙大功不赏?下面情缘阅读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康熙二十二年(1683)在收复台湾不久,康熙对负责后方作战的姚启圣进行批驳申饬,全面否定姚启圣的多个建议,没多久,这个在收复台湾的做出重大贡献的姚启圣悲愤交加,猝然离世,康熙为什么如此对他呢?虽然此前一年,姚启圣因攻克海澄、金门、厦门之功,被授予世袭骑都尉,加一云骑尉,却因不能圆滑处世,遭到朝廷上下的排挤和打击。
康熙十七年,(1678)仕途顿挫的姚启圣终于被授予福建总督。此前因为擅自违背海禁国策,被免去广东香山知县。
然而姚启圣是一个随时都能抓住机遇翻身的人,从一个被清廷议罪,“永不叙用”的革职知县成为统一台湾的一大功臣,这些都可以看到姚启圣独特能力。在三藩之乱时,他筹款募兵,投靠在康亲王爱新觉罗·杰书处,因为功劳显著,被再次任命到浙江诸暨知县,没多久又擢浙江温处道佥事,在被授予福建总督时,姚启圣已成了掌管两省的最高长官,康熙对他的使用可谓破格提拔。
绍兴人姚启圣“少年颇有图王霸之思”《李光地榕村语录续集》“性豪荡不羁,喜任侠”年轻的时候遇到匪徒抢掠民女,他夺刀杀匪,送女子回家。在做香山知县时,他的前任“前政负课数万,系狱”他又“悉为代偿”《清史稿》姚启圣俨然是一个江湖义气,路遇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在官场对前任大力相助,不落井下石的光明男子。
不光如此,姚启圣非常善于经商赚钱,从后来他为平定台湾做后方时,自己捐资数量极大来看,在三藩之乱时,他赚了很多钱。“贸易七年,得积微资,并臣浙江祖产变价,及亲朋借贷,终年累月而后有此。”
但是他的志向却并不在经商,而在于为官,其为政思想颇为务实。在担任福建总督后,一边在后方支援前线的施琅军队,一边“为闽省除后患,为浙江、广东、江南、山东四省开海还界,为百姓计安全,为台湾除郑氏数十年苛政。”《姚少保启胜传》
康熙十八年的六月,姚启圣和闽籍出身的李光地共同保举施琅出任水师提督,积极部署收台工作。
四年后,康熙下令发起了澎湖之战,命令姚启圣负责后勤保障,而命施琅独自带兵,专门负责攻取台湾。姚启圣在后方保障上可谓竭心尽力,虽然多次拿出积蓄,但是为了进一步提振士气,他把家中的银盆杯碗和妻妾的金银首饰“悉数抵算”,官兵们见此情景“相视感叹,莫不涕零,各矢用命。”自康熙十四年至康熙二十二年,姚启圣倾家荡产筹措军资共计白银四十二万八千两,中间还包括修造学校、赈济灾民、营建民房,制造大小战船100余艘,给施琅补充士兵一万余人。当他病逝后,家中“肃然无储蓄,诸子卖田以藏,贫如故。”正如他在平台后方供应时说:“即家徒四壁,债累难堪,实所甘心。”
康熙十九年, 由于劳累过度,姚启圣在指挥军兵操练时竟然“发昏不省人事,良久方苏,抬入城,而已骨痛肉麻,不成人形。”
此后他的身体状况日趋不堪,但是姚启圣“虽病痊未愈,而办贼之心尤切,必欲扶病赴公。”表示“与其死于妇女之手,何如死于疆场之中。”
姚启圣在关键时刻临危受命,深切感受到老百姓被清军和郑军的互相蹂躏,认为“兵丁尽占民房,米谷发县采买,徭役繁重难当二事,为害最烈。”站在这样的高度,姚启圣首先严格限制清军滥占民房,通过多种保护百姓措施,得到良好效果。
康熙二十二年的八月,姚启圣给康熙上疏,总结分析台湾的政治、经济、地理形势,坚决主张“守亦不可迟,此相因而至之势,亦自然之理也。”这个意见比前方将领施琅要早几个月提出,是当时主张台湾必留的第一人。
姚启圣为人心直口快,在政治的的大漩涡中一不小心便深陷其中。在决战台湾不久,施琅开始对姚启圣进行舆论冲击。在给康熙的奏折中对康熙说了很多不利姚启圣的坏话:“姚启圣并没有到澎湖知会,枉道直去台湾,军国大事被他当做儿戏,是有轻国体而贻笑于众逆贼乎?”不光上书,他还派人专门向康熙“披陈面奏”。朝中的大学士如明珠、王熙等人经常在康熙身边议事,大部分都替施琅说话,渲染姚启圣的各种流言。
事件导火索是姚启圣本身的言多必失更让朝廷抓住了机会,本来康熙曾经下旨表彰澎湖大捷施琅深为可嘉,姚启圣也非常可嘉,这实际上已经把他列为第二功臣,但是姚启圣却上书表示谦让推辞,引起了康熙不满,加之不断有人造谣诬陷,让康熙愈加对其反感。
姚启圣却在重病缠身的情况下,一口气给康熙写了七篇奏疏,却引来康熙一顿严厉指责。如建议恢复五省迁界、开六省海禁、裁撤冗官、赦免钱粮、退还民房等切中时弊,对当时的国计民生至关重要,可是当康熙收到数片奏折后,借题发挥,严厉指责姚启圣“颇多虚妄”、“并无功劳”,甚至连当初保举施琅也成了罪状“妄言保举施琅,饰为无益虚词”。不光如此,连姚启圣倾家荡产支援后方也成了一大罪状:“屡奏捐助银两十七、八万两,大约浮冒居多”最后给他定调说:“明系沽名市恩,殊为不合,这个本皆不准行。”命令停止其“议叙之旨”没多久60岁的姚启圣不堪打击,猝然离世。
姚启圣的一生曲折波澜,从一个永不叙用的搁置知县成为平定台湾、国家统一事业的英雄,但在即将功成之际,又让他从政治巅峰跌落下来。台湾收回后,康熙对施琅屡加褒奖,授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世袭罔替。而姚启圣在死后第二年,虽然康熙对其评价较之前有所肯定,但与施琅相比完全不在一个层次。这位曾在清朝统一做出重大贡献的名臣鞠躬尽瘁,却生前蒙受不白之冤,如同海浪一般潮气涌动,如同悲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