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十六年(1751年)九月三日,山西巡抚阿思哈亲临法场监刑,蓬头垢面的逆犯王肇基被当众杖毙。这是乾隆皇帝即位以后下令处死的第一个以文字触法的精神病人。幼年时也曾经读过诗书,但后来由于患上了轻微的精神病,也就无法再继续用功,以图科考入仕了。对于一个精神病患者,家里自然不能指望他来糊口度日,没有办法,只好任其四处游荡。然而大脑机能不甚健全的王肇基却偏偏在昏昏蒙蒙中产生了升官发财的非分之想。当官的前呼后拥,荣华富贵,是何等的威风!何等的惬意!谁能肯定我王肇基就没有这种福气呢?我的墨水可不能白喝,既然无法通过科考飞黄腾达,借献书言事求进用总可以试一试吧。
主意下定,王肇基便马上展纸磨墨,挥笔著书。先议论一番国家大政;再指斥一通文武大臣之不能为国为民尽心出力;最后评价一下儒学大圣孔孟程朱。大作完成后,王肇基为了让皇上看着高兴又写一幅恭祝皇太后万寿的对联,附在书前。事不宜迟,王肇基带着自己的得意之作匆匆赶往汾州府同知图桑阿处呈献,希望能通过他转递皇上御览。图桑阿阅后觉得书中语句“错杂无伦”,且有毁谤圣贤之处,再看献书人神情恍惚,“类似疯癫”,于是赶紧与知府商议如何处理此事。
最后,两人决定一面将王押发介休县看管,一面禀明巡抚大人巡抚阿思哈接到禀报后,认为此案乃属借名献颂,妄肆狂,大干法纪,他怕汾州知府等人因案犯有疯癫之状而从轻办理,王肇基被押到太原后,阿思哈亲自主持会审。且看下面的审讯记录:问:案犯王肇基,你出于何意敢献诗联?供:我献诗恭祝皇太后万寿,不过尽我小民之心,欲讨皇上喜欢的意思,并无别意。问:你所写书内妄议国家事务,意含讥讪,究竟是何居心?从实招来!供:如今是尧舜之世,这何敢有一字讪谤,实系我一腔忠心,要求皇上用我,故此将心里想著的事写成一篇来呈献。
问:你书中所论朝廷内外满汉文武大臣各事,从何处得来?供:我是从京报上看来的,也有说闲话听来的。只求大人代我进了此书,我就有官做了。问:孔孟乃大圣,你为何要妄加毁谤?供:论那孔孟程朱的话不过是要显我才学的意思,并非有心毁谤。问:你作此书可有人指使?有人商议?有人看过?还不从实招来!供:这个本子做完写完,即行呈献,并未与人看过,也无人指使。审来审去,阿思哈等人最后终于确信王肇基是个精神不健全者审讯结束后,阿思哈立即具折将案情和审问经过详细禀明乾隆帝。
乾隆接到奏折和公堂记录后,也认为王肇基“意是疯人而已”,但是“此等匪徒,无知妄作,毁谤圣贤,捏编时事,病发之时尚复如此行为,其平昔之不安本分,作奸犯科,已可概知岂可复容于光天化日之下。著传谕该抚阿思哈将该犯立毙杖下,俾愚众知所炯戒。”阿思哈于九月二日接到上谕,九月三日即将王肇基从大狱中提出,押往刑场。在如潮的围观者面前,王被打得血肉模糊,哭天嚎地,不久便死在棍棒之下一度以宽仁著称的乾隆皇帝就这样如此荒唐而残酷地虐杀了位精神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