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吴法宪是怎么“站错队”的?

2020年07月25日11:52:00

1930年,年仅15岁的吴法宪在家乡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凭着聪明和勇敢,他很快成为青年骨干,入伍两年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战斗中,吴法宪的两个手指被弹片打掉,仍顽强地攀踏着悬空索桥,战后受到上级表彰。

抗日战争爆发后,吴法宪在八路军中任要职。他指挥部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取得辉煌战果。1939年6月,吴法宪同苏鲁豫支队队长彭明治指挥得当, 5天里共歼敌700余人,让日军闻风丧胆。解放战争期间,吴法宪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1955年,吴法宪被授予中将军衔。

野心驱使他追随林彪集团

1964年,叶群在江苏太仓搞“四清”,空军也在那里派了“四清”工作队,已是空军政治委员的吴法宪身在其中。也就是从这时起,吴法宪和林彪夫妇接触频繁起来。

1965年,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因病去世,时任空军政委的吴法宪因为老战友的逝世悲痛万分。当时在场的林彪看上他的忠顺,决定拉拢他,于是抢先向毛泽东举荐他。为了收买人心,林彪还提前向他透底:“空军司令员很重要,谁都想当,我考虑还是由你来接这个位置,不要传出去。”

吴法宪当上空军司令员后,对妻子陈绥圻说:“我这个空军司令员是林副主席叫当的,真正的空军司令员是林副主席。”“他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从此,吴法宪对林彪唯令是从,成为其手下最为“忠心”的干将。

刘亚楼逝世不久,吴法宪便按照叶群的授意,无中生有地捏造事实,诬陷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罗瑞卿,迈出了自己实施反革命阴谋的第一步。

首先由叶群向毛泽东告状,说罗瑞卿有向林彪伸手要权的野心,并提到吴法宪可以作证。随后在会议上,吴法宪绘声绘色地说,罗瑞卿曾要刘亚楼转告叶群4条意见,大体意思是林彪身体不好,早晚要退下来,要放手让罗总长管军队。

听了吴法宪的发言后,刘少奇、周恩来都不相信,在会下都问吴法宪,到底有没有这回事?吴法宪咬牙坚持说有。对此,邓小平在会上一针见血地反驳:“刘亚楼已经死去,这是死无对证嘛!”

虽然罗瑞卿不承认此事,但在林彪夫妇与吴法宪等帮凶的蓄意“举证”下,罗瑞卿最终于1966年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并遭关押审查。“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他便被红卫兵迫害得左腿伤残。当时,周恩来曾亲自打电话给吴法宪,请他在空军找个安全的地方将罗瑞卿保护起来,可是吴法宪千方百计找理由搪塞,周恩来只得另想他法。

明目张胆扶持林立果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吴法宪也受到过一些冲击,是林彪出头为他解了围,并封他为“正确路线的代表”。在林彪的支持下,他控制了军委办事组。林彪要他们“不要把权交给别人”,吴法宪等人则表示“誓死保卫林副主席”,逐步向党和国家最高权力伸出了黑手。

早在1967年初,林彪就别有用心地把儿子林立果安插在空军。吴法宪为了博得林彪夫妇的欢心,在不到3年时间里,帮助林立果青云直上。他还大加吹捧说:“林立果不简单,可以指挥空军的一切,调动空军的一切。我这个司令还要靠林立果,我们都要听林立果的。”

正是有了这“两个一切”,野心勃勃的林立果才得以在空军拼凑起了反革命的“联合舰队”。也正是这“两个一切”,林彪夫妇才能密令林立果采取多种手段,密谋杀害毛泽东;才能指使林立果私调三叉戟飞机,在其阴谋无法得逞时仓皇外逃。

“‘四人帮’垮了我才敢说实话”

随着林彪反革命集团罪行的败露,吴法宪首当其冲被确定为主犯之一,被关押审查,这一关就是10年。

预审期间,吴法宪还主动交了一份70多页的交代材料。当时,检察员问他:“以前的材料里没有江青,怎么现在这个材料里又有了江青呢?”吴法宪解释说:“‘九一三事件’之后被抓,中央专案组审查时,江青还在台上,我怎么敢写她呢!现在‘四人帮’垮了,我当然敢说实话了。”

1980年11月23日,当审判长伍修权(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宣布以“阴谋颠覆政府罪、组织领导反革命集团罪、诬告陷害罪”,对吴法宪做出有期徒刑17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的判决时,场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保外就医”得以安度晚年

1981年8月,党中央考虑到吴法宪认罪态度较好,对他做出了“保外就医”的决定。

起初,吴法宪被安置在济南南郊的一座居民楼里。房子两室一厅约40多平米,屋内桌椅板凳、锅碗瓢盆等基本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吴法宪看后非常感动,抓住山东省公安厅负责接待人员的手,一个劲地说“谢谢”。

妻子陈绥圻不久也来了济南,吴法宪经常陪同陈绥圻出入菜市场。起初他怕被人发现,总戴着口罩,可是有几次被群众发现后,有人会喊:“让‘老红军’先买!”后来他索性不戴口罩了。街坊邻居对吴法宪都很好,大家一见面就“吴大爷”“吴老头”的叫个不停。也有碰到一两个愣头青冷不丁来声“吴司令”的时候,吴法宪总是尴尬地连连摆手。

吴法宪还迷上了书法,渐渐的竟有了名气,不少慕名者专门前来求字。对此,吴法宪自我解嘲道:“并不是我字写得好,主要是因为自己‘恶名’在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