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昆(1902~?)湖南平江人。1927年9月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参加秋收起义后首批上井岗山的老干部,曾任红4 军第31 团连长、第2纵队第5支队副支队长、支队长。参加了井冈山和赣南、闽西地区的游击战争。1930年后,任红12军第1纵队纵队长、第34师师长,红4军第11师师长、军长,红1军团第10、第3师师长,闽赣军区第21师师长,红军大学代理校长,红8军团军团长兼第21师师长,第23师师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
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军学校校长,红军大学校务部部长,中央教导师(庆阳步兵学校)师长,抗日军政大学第2分校教育长。1937年参加过秋收起义的部分干部在延安与毛泽东合影,其中有赖传珠、张宗逊、孙开楚、赖毅、谭冠叁、杨立叁、陈伯钧、龙开富、周昆、谭希林、罗荣桓、谭政、刘型、杨梅生、胡友才等人。照片上毛泽东题字为:“一九二七年秋收暴动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至今尚存之人约数十人,此为一部分”。抗日战争开始后,任八路军第115师参谋长。太原沦陷后,115师奉中央的命令开赴吕梁山建立晋西根据地。
1938年2月间,115师周昆参谋长到八路军总部去开会,领取了6万元军费,这是国民党政府发给115师的最后一笔经费。会后,周昆将一个挎包交给警卫员,说:“这是重要文件,你马上回去交给作战科王科长。”警卫员回来把包交给115师作战科科长王秉璋,他打开一看,不是什么文件,而是3万元纸币。内有一封短信,周昆在信上说“共领取了6万块钱,我带走了3万块,另3万块交警卫员带回,望查收。”周昆携3万元钱潜逃回了湖南老家--平江,此后再未离开过。解放后组织上对他进行过调查,结果证实他没有参加过任何反革命组织,也没有任何其他反革命行为。
从这一点出发判断,他当年潜逃的动机是非政治性的。细究起来,说他怕死怕苦都有点根据不足,因为官至八路军师参谋长,战死的可能已经不大了(左权的牺牲是例外),生活也不会太差,可能就是不想再干下去,弄点钱回家日子算了。这一级别的干部在非险恶的环境中开小差,我军军史中似乎只有周昆一位。对比红军初创时的职务和八路军中的职务,周昆应该属于能力很强且有头脑的一类人。他为什么会突然潜逃一直是个谜,说他贪财吧,只拐走了一半经费,事情没有做绝。周昆潜逃后,第115师参谋长一职长期空缺。1938年3月8日,八路军总部任命王秉璋为参谋处长,司令部的工作由王秉璋负责,行使参谋长的权责。
周昆携三万元钱潜逃了,这样高级别的官员离队,在中共和八路军中,尚属首次。当时师司令部工作人员把此消息报告师长林彪,本来就沉默寡言的林师长,更是面无表情,一言不发。他虽未象徐海东听说张绍东出逃而为之吐血,但这件事对他来说毕竟是个很大的打击,他常常一个人独自去散步,思考这个周昆为什么会出逃呢?
对于周昆出走,目前有三种说法。
其一,1938年2月间,115师周昆参谋长到八路军总部去开会,领取了六万元军费,这是国民党政府发给115师的最后(最后二字不妥,国民党政府拨给八路军的军费应该领至1940年底)一笔经费六万元。会后,周昆携三万元钱潜逃回了湖南老家平江,此后再未离开过。中共建政后组织上对他做过调查,结果证实他没有参加过任何反革命组织,也没有任何其它反革命行为。从这一点出发判断,他当年潜逃的动机是非政治性的。(王秉璋的回忆录)
其二,此说传来比较简单,周昆在参加国民政府在武汉召开的参谋长联席会议时,孔祥熙开给他一张三万元支票,他是带着这三万元支票跑掉的。
其三,115师周昆参谋长到八路军总部去开会,领取了十万元军费,周昆自己取了三万元,将剩余的七万元让警卫员带回师部,这一说与上基本相同,只是数字的差异。
这三种说法究竟哪一种更合理呢?应该是其一。理由是,第一,国民党给八路军的军费是每月五十万元,这是周恩来与顾祝同在西安谈判是定的,但由于延安的中央机关与陕甘宁边区政府都不在此列,八路军总部要将这五十万元军费,分一部分来供养延安,所以一一五师不可能分的太多,因为一一五师出师的人数最多,而且是作战的主力,但此时新设立了晋察冀军区,且344旅此时与一二九师在一起,由八路军总部直接指挥。一个月给一一五师六万元的军费应该是合理的。第二,当时师部没有参谋处长,王秉璋任师作战科长,周昆让警卫员将此款转给王也是合理的。第三,为何否定孔祥熙给的支票一说?此前周确定在武汉参加过全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但孔祥熙不可能给他三万元的支票,因为中央即使额外奖赏给一一五师三万元(假设),也会通过八路军总部转达,而肯定不会直接给了一一五师的,这是一个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