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由于皇帝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国家发展的好坏,百姓能否安居乐业,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遇到一个盛世明君,如果不幸遇到一个糊涂昏聩的皇帝,那百姓恐怕就没有好日子过了。
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一共历经了12位皇帝,在这12位皇帝中,前期的几位皇帝还算英明。
可是到了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也就是道光皇帝,虽然他厉行节俭,但他的几个关键决策失误,直接导致整个国家急剧的衰败,并最终走向灭亡。
道光皇帝是嘉庆皇帝的嫡长子,他能最终顺利继承皇位,与他的养母孝和睿皇后有很大的关系,孝和睿皇后是嘉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稳做后宫之主50余年。
由于道光皇帝旻宁的生母孝淑睿皇后去世较早,从小旻宁就是由孝和睿皇后抚养长大的。
除了旻宁这个养子外,孝和睿皇后自己也有亲生儿子,嘉庆帝驾崩时正是年富力强之时,因此没来得及立下遗诏指定皇位继承人,此时孝和睿皇后的态度就至关重要。
然而她出于公道之心,没有支持自己的亲生儿子,而是支持了养子旻宁,道光帝这才顺利登上了帝位。
身为皇帝嫡长子的自负和作为养子的自卑,造就了道光皇帝矛盾的性格,这也为清朝后来的彻底灭亡埋下了隐患。
从私德上说,道光皇帝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他厉行节俭,平时连朝服都是补丁接补丁,为了节约一些银两,甚至连鸡蛋都舍不得吃,更别说大鱼大肉了。
甚至在皇后过寿时,他请大臣吃饭也是吃打卤面,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不是节俭,而是抠门了,堪称是大清最抠门的皇帝。
可是表面上他十分节俭,却在自己的陵寝中,耗资巨大,极尽奢华,其人矛盾的性格可见一斑。也正因此,大臣们一个个也是表面节俭,暗地里极尽奢侈,堪称开了一代虚伪的风气。
清朝从道光开始,皇帝的子嗣开始稀少。道光帝在身为嘉庆的皇子之时,就已经有了长子爱新觉罗·奕纬,然而道光却不喜欢这个儿子;
因为他的母亲地位低贱,是一个丫鬟,这让道光感到自己循规蹈矩,光明伟岸的形象被这对母子毁了,自己竟然对一个丫鬟失了身。
考虑到自己还年轻,以后还会有很多子嗣,因此道光对这个儿子不闻不问,更别说对他悉心教导了,没有正常的教育,造就了奕纬狂傲不羁的性格。
然而奕纬出生之后的二十多年,道光皇帝的两个儿子奕纲、奕继竟然相继去世,已经49岁的道光皇帝发现,奕纬可能会成为皇位唯一可能的继承人,此时的他后悔莫及,连忙开始了对奕纬亡羊补牢式的教育。
可是结果却适得其反,奕纬在老师授课时,竟说以后登基先杀了老师,这位老师慌乱之下向道光求助,恼羞成怒的道光恨铁不成钢,不但严厉训斥了儿子,还踹了他几脚。
然而几天后,这位糊涂皇帝就后悔莫及,抱头痛哭,原来他生气的踹那几脚,竟然伤到了皇长子奕纬的命根,没多久儿子就一命呜呼了。
道光这一脚,不但差点绝了自己的后,也差点让大清帝国没了继承人,在奕纬的葬礼上,道光抱着儿子的尸体痛哭流涕,不知是后悔踢死了儿子,还是在后悔一直以来对长子的漠视,疏于管教,也可能二者兼而有之。
可能是大清气数未尽,奕纬死后不久,道光又连续生下了皇子奕詝和奕訢,也就是后来的咸丰皇帝和恭亲王,道光总算没有绝了后。对这两个儿子,道光一直严加教导,按照皇位继承人的标准来培养二人。
奕詝因为自幼身体欠佳,为人老实守旧,才能平庸,但是比较仁厚,在他的老师的教导下,表现给道光的是一个心忧天下的仁慈之人。而奕訢才干出众,而且能文能武,最重要的是身体很好。
其实在道光时期,国家已经内忧外患,在这个时期,应该选择一个才干出众,能够力挽狂澜的英才之主,而不是一个貌似仁慈的懦弱之君。
但是昏聩的道光最终还是选择了貌似仁慈的皇子奕詝继位,也就是后来的咸丰皇帝。这个决定可以说直接导致了后来清朝的灭亡。
因为咸丰皇帝体弱多病,给了他的后妃慈禧专权的机会,而这个慈禧正是清王朝直接的掘墓人。
因此,纵观道光为政的一生,虽然厉行节俭,私德也不错,甚至在国内整顿过吏治,平定了一些起义,可是在一些大政方针上,因为性格矛盾,导致摇摆不定。
尤其在继承人问题上,先后犯错两次,导致了皇长子的悲剧,更错误的是选择了体弱多病,貌似仁慈的平庸之君咸丰,为大清的灭亡埋下了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