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什么看待曹操的?枭雄还是奸臣?

2020年07月19日06:19:13

曹操,一个令人又爱又恨的家伙。

据说,看了《军师联盟》的小伙伴,十个有七个对曹操黑转粉(也可能是粉演员于和伟),并感慨“世人皆错看曹孟德”。

问题是,世人真的错看曹孟德了吗?

评价曹操是容易的,也是困难的。正如人们所言: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汉姆雷特,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于曹操的看法也就有所不同!但无论怎么说曹操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推崇他的人说他定北方、立法度,功勋卓著;讨厌他的人便站在东汉贵族的立场上,骂他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奸诈狡猾、操弄国柄。

今天我们穿越时空,看看这两千年里,不同时代对曹操形象的定论。在盛唐,在大宋,在明清,那些年那些人都是怎么看待这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乱世雄主?

01

一、从魏晋到唐宋,涉及曹操的舆论几乎好评如潮。

今天关于曹操的故事和评价来自不同的史书,但最权威的出处,最大支的源流是陈寿《三国志》。后世关于曹操的生平事迹记载及演绎,基本都是由西晋史学大咖陈寿奠定的。

陈寿在《三国志》中为后人塑造了一个正面的曹操,这个曹操唯才是举、足智多谋、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在后世人眼中,陈寿基本像个小迷弟一样展示着对那个叱咤风云英雄人物的崇拜。

我们不知道陈寿是真的敬爱这个名重当时的人物,还是迫于当局压力需要歌功颂德高唱赞歌,或是二者得兼。

唯一能确定的是,作为历史学家的陈寿,在历史记叙方面是很严谨的,他没有因替贤者讳而抹掉历史人物的某些污点,而是根据自己的手头资料把他们如实记录下来。

在他的记载中我们既可以看到曹操光辉的一面又可以了解曹操不为人知的阴暗之面,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描述:东汉末年皇室衰微,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剩数,当时有多少野心家蠢蠢欲动,想另立皇帝,但曹操坚决反对这么干。

哪怕最后曹操大权在握,“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被封为“魏公”“魏王”,手下人都劝他称帝算了,但是他仍旧没有迈出称帝的哪一步。

不可否认,曹操已经完全具备了称帝的软硬件,但他始终未取汉自立。终其一生,“人臣”而已,这是多么难能可贵!

与此同时陈寿也在书中描述了:曹操飞鹰走狗、欺骗叔父之类的事情,只不过大多数情况之下都是一笔带过,可能也是受制于当时的时局限制罢了!

即便如此,古往今来没有一个史家敢小瞧陈寿!陈寿对于曹操的看法也就间接的影响了唐人对于曹操的看法!

接着我们就谈谈唐朝人是如何看待曹操的?

其实说到底一个朝代的帝王的价值观往往会决定这个朝代对于历史上某位人物的看法,决定本朝的历史观和价值取向。贞观十九年,两鬓斑白的李世民出征高句丽,途径邺城,特意写文章纪念曹操。

其中虽然有些风凉话感觉,但是大多数内容还是对于曹操的褒奖,帝王追星,这让大唐娱乐圈有了热点。

盛唐名士李欣竟然在送朋友刘方平去邺城时,手拉着手提出要求:你一定去西陵替我看看曹操,上柱香!拜托了兄弟。由此可以看得出曹操在唐朝还是很受欢迎的!

02

二、北宋靖康之难后,赵构组建南宋政权,这和猫在西南的蜀汉政权有点难兄难弟的感觉。

看待曹操的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也慢慢的发生了改变,变化主要发生在靖康之难后,赵构组建的大宋政府偏安中国南方,和猫在西南的蜀汉政权有点难兄难弟的感觉。

如果说宋是蜀的后代翻版,那么金则是魏的优秀学生。曹操以汉家之臣的身份控制皇帝,盘踞北方;金人则用北方蛮族的地位喧宾夺主抓走宋君。

这就导致当时的南宋政权把自己对金的不满转移到了曹操的身上,曹操也由此从唐以前的救世英杰到南宋后的欺世奸主,这其中只不过是正统观念作祟而已,而所谓正统观念,无非是以当时统治者的治国利弊作为考量。

南宋的民间受到政府观念的影响,也开始对蜀汉政权充满了同情,这时候南宋官方大佬们和百姓的心灵就有了契合,一场妖魔化曹操的运动就在不知不觉中拉开了帷幕,大家纷纷挖出这位已故霸主的黑历史,添油加醋,抹黑曹操!

从这个时候开始南宋民间,喜欢曹操的人已经不太多。据苏东坡记载,当时社会上的说书人一讲到刘备败了,听者就跟着流泪,但一讲到曹操输了,听者就都大声叫好。

至此曹操就完全成了白脸的奸贼,人人喊打。前人写曹操,大多都是“太祖怎样怎样”,理学大咖朱熹写曹操,通篇都是“操怎样怎样”,就是看他不爽,所以直呼一代枭雄的名讳,就像三国时期吴国人直呼他的小名“阿瞒”。

三、元朝到清朝这段时间,这回还是文学几乎继承了南宋社会对曹操的看法!

由于受到南宋朝廷的影响,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作《三国演义》,基本上继承了南宋以来官方与民间的曹操形象。“粉脸的奸臣”自然不是罗贯中的发明,在他提笔之前,社会上所认知的曹操就是这样的。

但是由于罗贯中的文笔太好技巧太高,这部作品一经发表就轰动一时,对黑曹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

其实除了继承南宋的主流看法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导致曹操被元朝之后的人黑,元朝统治者来自北方,且是塞外少数民族,他们统治简单粗暴,按民族和职业给人民划分等级,百姓生活艰难叫苦连天。

这种对朝廷不满的思想被倾注到文艺作品里,曹操也就成了千古第一背锅侠,他代表北方势力,因此长时间受到人民的厌恶和唾骂,可以说这个时候的曹操应该很冤枉,却无处伸冤!

四、近代以来,对待曹操的看法不在那样的偏激,而是从多方面多角度的看待这位霸主

近代以来,许多博学大家都陆陆续续的发表自己对于曹操的历史评价。

鲁迅在他的名篇《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里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这是肯定他的政治作为。

接着鲁迅有谈及迟到曹操杀孔融的事。鲁迅说:“倘若曹操在世,我们可以问他,当初求才时就说不忠不孝也不要紧,为何又以不孝之名杀人呢?然而事实上,纵使曹操再生,也没有人敢问他,我们倘若去问他,恐怕他把我们也杀了!”这是否定他的人品道德。

由此可见在大文学家鲁迅的眼中,曹操也是一个双面的历史人物,既有他成功的一面又有他心狠手辣的一面,只不过后世2000多年人们对曹操看法由以前的救世英杰到后来的欺世奸主,根本原因是由于正统观念作祟而已,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