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兴化,古老的四牌楼在深长的岁月中低诉着无尽的历史话语。一块匾额,一个名人,其中明朝三宰相高谷、李春芳、吴甡的故事格外引人注目。在兴化民间,有明朝出高官、清朝出文人的说法。明朝三宰相的出现,造就了一个地方的传奇。
在兴化市西鲍乡沙家村,一尊孤零的石马仍执拗地守望着荒凉的古墓地。这里,就是明代宰相、五朝元老高谷的墓地。高谷,是当时朝廷稳定的力量。从后人留给他的“举止端庄”“忠结主知”的赞誉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老成持重、老臣谋国的臣子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五朝,以自己恪尽职守的人格力量辅佐朝政、维护朝纲。正统年间,风云突变,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瓦剌兵临城下,风雨动荡中的明朝廷该怎么办?在政局变动之际,人人自危,岂敢多言。高谷却勇敢站出来,支持于谦提出的拥立英宗之弟祁钰继登大统的主张,方才稳住政局。至于后来英宗复位,高谷黯然辞职回乡,已经不重要了。人生有沉有浮,一个人只要担当过历史的责任,历史就会记住他。高谷辞官回乡后,一直简朴如昔,所居“敝庐”“湫隘特甚”,简陋得与普通民居无异。一个人能够保持自己的本分在岁月风云中不动声色,他就能在人们心田流芳溢香。
勇于担当生前事,哪管身后世人说。与高谷朝局骤变中的离职不同,状元宰相李春芳的辞职却颇有周折。位于兴化东门的状元坊,把李春芳高中状元并官至宰相的历史自豪树立在故里。李春芳是太平宰相,58岁时升任首辅,他在第一辅臣的要害位置上为何仅干几年就急流勇退呢?李春芳是个谨慎知足而知进退的人,高官厚禄不留恋,仅以“亲老身衰”的简简单单的理由连上9封奏疏给隆庆皇帝请求辞官还乡。皇帝一再不允、再三挽留终是留不住,李春芳潇潇洒洒弃官回乡。在他前后几位首辅中,他是唯一得以全身而退的人,“既明且哲”退出官场是需要勇气和生存智慧的,从这一点上看,李春芳是个智者。进退有度、急流勇退,这是难得的品格。退,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李春芳与张居正的不同也正可说明这一点。李春芳退隐后,不许儿孙做官求职,低调做人,巢云终老,“不复知人间事”。而恃才凌物的张居正,行事张扬,可一朝去世,则被万历皇帝下令抄家,追夺生前所赐玺书、诰命,以罪状示天下。整个万历一朝,没人肯为张居正呼冤。
与李春芳的太平宰相不同,作为末代宰相的吴甡在朝代更迭、政局动荡中几起几落,人生中多了许多悲怆和苍凉。然而,好男儿就是要担当生前事的,吴甡在其位必谋其政,至于由此带来的悲喜荣辱都不再重要了。吴甡在职期间正值阉党盛行,但他冒着被罢官的风险,不允首辅周延儒为阉党冯铨复官,坚持彻查阉党工部尚书姚思仁借修皇陵乘机卖官案,坚决主张召回为阉党所迫去官的文震孟、邹元标。尽管导致自己几起几落,但刚直之心可昭日月。在明朝危亡之际,吴甡临危受命领兵出战,然而他无兵无权,只得饮恨于乱世。明亡后,吴甡隐居乡间。在职时敢说敢为,去职后甘愿承受漫漫数十载的寂寞和苍凉。
水流云转,转眼数百年。兴化明朝三宰相,因他们的故事和品格,在岁月长河中站成了一种特别的历史。翻读这部历史,遗韵穿越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