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佳话:唐朝末年著名文人罗虬与营妓红儿的爱恨纠缠

2020年07月31日17:29:30

《邵氏闻见后录》中记载了一段这样的故事——

唐朝末年,著名文人罗虬爱上了一个名叫红儿的营妓,但红儿早就是一位军官的禁脔,罗虬和红儿终究是有缘无份。怅然离开后的罗虬对红儿念念不忘,疯狂写了一百首绝句,名为《比红儿诗》。

有些惋惜、有些疯狂的文坛佳话。

但是,这个故事貌似有些问题。

虽然说《比红儿诗》一句也背不出来,但这首诗的名头还是很响亮的,《全唐诗》中说《比红儿诗》和一起文坛血案有关,这起血案名叫“罗虬杀红”。

再说了,罗虬和同族兄弟罗隐、罗邺并称“三罗”,是唐朝初年的文人,也不是唐朝末年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

根据《邵氏闻见后录》中“事出《摭言》,亦略见《太平广记》中”的内容,大嘴开始追根溯源,居然发现记忆中的“文坛血案”是以讹传讹。

《摭言》就是《唐摭言》,费了好大劲,终于在卷十《海叙不遇》中找到了相关记载——

罗虬辞藻富瞻,与宗人隐、邺齐名咸通乾符中,时号三罗。广明庚子乱后,去从鄜州李孝恭,籍中有红儿者,善肉声,尝为貳车属意。会貳车聘邻道,虬请红儿歌而赠之缯彩,孝恭以副车所贮,不令受所贶。虬怒,拂衣而起。诘旦手刃绝句百篇,号比红诗,大行于时。

这里的故事和《邵氏闻见后录》中的故事,除了年代上,大致内容差不多。

罗虬投奔唐朝宗室李孝恭,看上了营妓红儿,被红儿歌声弄得五迷三道的罗虬,请红儿献歌,并且赠送礼物。但李孝恭因为知道自己的副将早就看上了红儿,拒绝了罗虬。

求之不得的罗虬生气地拂袖而去,搞得场面很尴尬。

罗虬很快“手刃绝句百篇”,写了足足一百首绝句,这里“手刃”应该是快速创作的意思,罗虬是个超级快枪手。

再看《太平广记》,到了这里,画风大变,故事出现了神奇的变化。

前面的文字基本上照抄《唐摭言》,但在“手刃绝句百篇”这六个字当中,多出了“红儿既而思之乃作”八个字。

内容变成了“虬怒,拂衣而起。诘旦,手刃红儿。既而思之,乃作绝句百篇,号《比红儿诗》,大行于时。”

罗虬生气之余,颇有一些乱七八糟的豪侠之风,暴起,杀掉了红儿。这是我得不到,你也别想占有的意思吗?

杀完人后,罗虬还是念着红儿的好,疯狂创作一百首绝句以示纪念。

从《太平广记》来看,罗虬实在很脑残、很血腥,而红儿则太无辜了。

我们知道,《太平广记》这本著作,说白了就是野史汇编,在这则故事后面,《太平广记》也明确注明了“出《摭言》”,可是却和《唐摭言》中的故事大相径庭。

可能是《太平广记》的编者觉得“手刃绝句百篇”动宾搭配不当,或许有脱字漏字的嫌疑,于是,脑洞大开,展开想象的翅膀,编出了“罗虬杀红”的段子。

不得不说,有了怒而杀人的情节,故事的传奇色彩更浓了,可读性也更强了,让人的记忆也更深刻了,对于推广《比红儿诗》更有帮助。

但是,这种改编,根本就不在合理的范围内,完全就是对《唐摭言》的歪曲,事情的性质也完全变了。

说是节外生枝还是轻的,根本就是歪曲事实、胡编乱造。

作为野史大全的《太平广记》在野史界还是很有权威的,之后的《唐诗纪事》、《全唐诗》、《郡斋读书志》、《唐才子传》等书基本上都参照了《太平广记》的说法,“罗虬杀红”的故事以讹传讹,直到现在。

很多人,都信了。

至于《邵氏闻见后录》的描述,应该是作者邵博找到了故事的源头,不赞同《太平广记》的说法,把“手刃红儿”的情节去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