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彦威,字国俊,是五代十国后晋节度使。安彦威身边有一个刘姓官员,是他的得力助手。
安彦威晚上必会召见刘某,共同审议大小事项。安彦威位高权重,却没有不好的名声,刘姓官员的协助功不可没。
安彦威任职河东期间,曾经连续奏请十多件要事,但是迟迟没有得到朝廷回复。
一天,安彦威举行盛大的宴会,招待宾客,当时有人谈到这件事,安彦威为此愤愤不平,好像很厌恶当朝执政者,他说:“我所奏请的事情,都是完全可行的,何况我还是西京留守、河东节度使,先后呈报的奏章,怎么都没有回复呢?一定是有人在遏制,阻绝我。”
出席宴会的宾客们面面相觑,但因彼此都有所顾虑,所以没有人答腔。这时,站在安彦威身后的刘某,在他耳边悄悄地说了几句话,接着就对宾客说:“中书令有些腹痛,暂时回避一下。”刘某起身告辞,宾客都信以为真,也全都退下了。
一天,安彦威家中举行盛大的宴会,安彦威当着宾客面前说:“我所奏请的事情,都是完全可行的,何况我还是西京留守、河东节度使,先后呈报的奏章,怎么都没有回复呢?一定是有人遏止,禁绝了我。”
安彦威进入内宅,刘某跟着他,安彦威进入中门,走到堂前中庭,刘某依然跟着。中书令觉得很奇怪,回头看看他。刘某说:“我有话想对您说,但是不想让外人听到。”
二人进入堂前中庭,待中书令坐下后,刘某才说:“我服侍您很久了,受到您的恩惠也很多。近日看到您的所作所为,担心会招来灾祸,不忍心和您诀别。我今日乞求您降罪,杀了我,以报答多年来的知遇之恩。”
说着,刘某两手抓起襆头巾扔到地上,怒目圆睁地站在原地,闭气闭了很久都没有喘息,不久就跌倒在地。安彦威亲自将他扶起来,令几名婢女扶他坐着。过了很久,刘某才能开口讲话,他只说:“我犯了死罪。”中书令不解,满宅院的人听了也感到惊讶。原来刘某故意将头巾扔到地上,露出愤怒的表情,是抗议主公没有谨言慎行。刘某看似无礼的做法,其实是希望把主公引上正道。
中书令屏退所有的仆人家眷,对着刘某好言相劝,安慰他,问他发生什么事了。刘某说:“中书令,您安享大富大贵,朝廷又重用您,您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您位高权重,前后上奏的那些事,朝廷不是不知道。虽然都没有获得许可,却都是好事啊!”
安彦威任职河东期间,曾经连续奏请十多件要事,但是迟迟没有收到朝廷回复。
安彦威说:“我奏事前后十多次,全都不准行,怎么能说是好事呢?”
刘某说:“如果您性情凶狠险恶,占据这山河之险,朝廷拿您也没办法,只好任您在这里肆意妄为,也就是说事无大小,全都允许您去做的话,那您将大祸临头。当今天子圣明,宰辅也很称职,知道您为人忠贤,您上奏的那些小事,不允许实行,这是朝廷对您不疑啊。朝廷既然不疑您,您为什么还要对今天赴宴的宾客说那番话?希望您谨言慎行,免得祸从口出。”说着,就请求以死谢罪。
安彦威说:“你为主人担忧至此,怎么还能说寻死的话呢,这教我如何心安?大概是老汉我死期快到了,我的罪扰乱了你,这不关你的事,我已经知道过错了。”说着,就召唤仆人为刘某梳理,安彦威从地上拾起刘某的襆头巾,用自己身上穿的官服的衣袖为他擦拭。
安彦威叫女仆为刘某重新裹上襆头巾,刘某摇头不肯接受,安彦威就亲自为他裹上,再三安慰他并向他道谢。刘某感激涕零,他为自己无礼犯上,感到惭愧,一连几日都没有吃饭,眼看他一天比一天憔悴,安彦威每天都派自己的儿子去探视、问候刘某。
安彦威并召来家中子弟,告诫他们:“你们不要认为刘某是个没有意气才智的汉子,是他以恳切的话救了我,类似这样的事还有很多。我们家上百口人全靠刘某的忠于职守才得以保住富贵,朝廷厚待我,也全是刘某的功劳。日后若我死了,你们对待刘某的家人,也要像我在世的时候一样,不要使他们吃穿用度有所缺乏。”
安彦威去世以后,他的孩子遵照他的话行事。
北宋宰相张齐贤记载安彦威和刘某的故事,称赞安彦威胸怀大度,善于纳谏,是王侯中的贤者;称赞刘某行事磊落,真的是以大丈夫那种赤诚去对待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