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协定
1935 年6月,里宾特洛甫奉命以无任所大使的身份前往伦敦,与英国谈判并签订"英德海军协定",使德国的海军吨位可为英国的35%,为德国扩建海军创造了条件。 1936年8月,里宾特洛甫出任德国驻英国大使。在驻英国的两年任期中,里宾特洛甫因受到英国社交界的排挤而大为光火,认为英国与德国的对立是不可调和的;在向希特勒报告英国不会反对第三帝国在欧洲的征服政策的同时,将英国描述为"我们最危险的敌人";经常越过外交部长纽赖特向希特勒直接报告有关情况,参与德国的重大外交活动。1936年11月,里宾特洛甫在柏林与日本代表谈判并签署"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10月,里宾特洛甫促成意大利在该协定上签字,导致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形成。
1938年2月4日,里宾特洛甫被希特勒任命为纳粹德国外交部长。3月11日,根据与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外交大臣哈里法克斯伯爵的长谈,里宾特洛甫向希特勒提出报告,认为"英国不会对奥地利采取行动"。随后,他又奉命起草对奥地利的最后通牒。在纳粹武力的胁迫和英法绥靖政策的纵容下,德国吞并了奥地利。里宾特洛甫还极力主张把捷克斯洛伐克变为德国的保护国,向希特勒保证能"使法国置身事外",英国则"只要你向他们表明你决不会退缩,他们就会让步。"此种判断与希特勒的计划不谋而合,慕尼黑危机的发展似乎又证实了此种判断正确,因而,里宾特洛甫备受希特勒的青睐 也就不足为奇。
德意同盟
慕尼黑危机之后,里宾特洛甫为推行德国的战争政策而加紧开展外交活动,频频得手。里宾特洛甫凭借三寸不烂之舌,鼓动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签订德意军事同盟条约,导致1939年5月号称"钢铁同盟条约"的德意军事同盟条约的签订。
早在1938年10月,里宾特洛甫向波兰提出蛮横的领土要求:同意德国占领但泽,将"波兰走廊"让给德国;德国宣传机器则大肆宣传波兰境内的"日耳曼人遭到迫害",制造但泽危机。1939年3月,里宾特洛甫威胁波兰人大使,声称元首"对波兰的态度已越来越感到惊讶,波兰必须认清它不能在俄国和德国之间采取中间道路",波兰的出路在于"同德国及其元首保持合理的关系"。
1938年12月,里宾特洛甫赴巴黎与法国签订所谓友好条约,旨在离间英法关系。
1939 年1月,里宾特洛甫在陪同希特勒会见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长时威胁道,捷克斯洛伐克必须照德国人要你们做的一切去办,否则便有"不堪设想的后果"。两个月之后,里宾特洛甫为斯洛伐克起草所谓"独立宣言",并伙同希特勒、戈林胁迫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哈查签署取消捷克斯洛伐克独立的"德捷协定"。
1939 年7月,里宾特洛甫与意大利大使谈论波兰问题,宣称"如果波兰胆敢进攻但泽的活,德国将在48小时内在华沙解决但泽问题!如果法国居然为但泽出面干涉,从而掀起大战的话,也随它去,德国没有比这再高兴的了,这样法国就会被消灭;英国如果胆敢经举妄动的话,结果将是大英帝国的覆灭……美国呢?元首的一篇演说就足以将罗斯福打败。"
苏德合作
为了实施先西后东战略、避免东西两线作战,里宾特洛甫奉希特勒之命一面以德英谈判破坏英法苏谈判,一面力图改善德苏关系。1939年8月3日,里宾特洛甫指示德国驻苏联大使舒伦堡表示"德国方面希望改善德苏关系",他本人随时准备为此与苏联谈判。苏联对此不予理睬。8月14日,里宾特洛甫急电舒伦堡(要求他亲自将电文译读给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声称德苏关系已经"面临历史性转折点","德国和苏联之间不存在任何实际的利害冲突",历史表明"当两国是友邦的时候就一切顺遂,当两国是敌国的时候就不然了",再次表示愿意前往苏联谈判。苏联则予以拒绝。17日,舒伦堡奉命转达德国准备与苏联结互不侵犯条约的意愿。20日,希特勒急电斯大林,要求允许里宾特洛甫访问苏联,就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举行谈判。次日,苏联宣布英法苏谈判破裂,复电希特勒同意里宾特洛甫访问苏联。22日,里宾特洛甫携带希特勒签发的全权证书飞赴苏联谈判。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里宾特洛甫的外交活动达到巅峰。
为欺骗世界舆论、麻痹英法等国,1939年8月29日,里宾特洛甫向英国提出"请波兰派遣一位全权特使前往柏林" 谈判的建议,并要求波兰特使于30日到达。8月30日夜,里宾特洛甫对英国大使呈送的答复照会不屑一顾,而快速宣读为表明德国直到最后一分钟仍在为"合理 "解决波兰问题而努力的16点建议,宣读完毕即称这些建议"业已过时"。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闪击波兰。9月3日,英国、法国对德国提出最后通牒并在里宾特洛甫代表德国拒绝之后对德国宣战。
1939年9月28日,里宾特洛甫在波兰灭亡后赴苏联签订新的德苏边界条约,使德国边境线东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