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沦为了彻底的傀儡。他不仅要面临王朝将亡前的种种危局,更要受制于慈禧的挟制。
在八国联军侵华以前,光绪已经沦为了摆设。除了一些朝会上需要他出席,基本上再也没有其他用处。不过,光绪也有自己的抗议方式。既然没有办法有一番作为,不如索性沉默抗拒。只有在义和团时,在讨论是否对列强宣战的会议上,光绪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不应该宣战。原因很简单,在光绪看来,当年甲午海战时,清国对日本一国都打了败仗,现在对那么多国家宣战,自然讨不到好处。更何况,义和团的拳民并不能作为依靠,这种情况下宣战,只能是自取败亡。
可当时的光绪,也是自身难保。慈禧曾扶持了一个大阿哥,准备接替光绪的位置。慈禧更是主张宣战的。所以,光绪的这个提议,遭到了反对。慈禧的这次宣战,只能大败。无奈之下,一行人只能仓皇奔逃到西安,电令李鸿章到北京议和。这件事对光绪的打击,不仅是整个国家再次遭到这样的损失,他最宠爱的珍妃,也被慈禧丢到井里。
光绪西行的这段日子,并没有留下确切的记载。有人说,光绪在当时穿着普通人的衣服,私访民间,了解民生疾苦。但确切如何,至今并不明确。倒是经历这次变乱后,光绪再次回到北京后的待遇,反倒好了一些。虽然还是要在慈禧的监视下生活,但最起码,还可以上朝。当然,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毕竟遇到大事,掌权的还不是光绪。
真正特别的,还是光绪没有磨灭的雄心壮志。戊戌变法后,大多数人都认为光绪已经消磨了斗志,跟大臣交谈时,也是由慈禧安排,答话极少。但从另一些蛛丝马迹中,也可以看到,光绪的另一面。
从西安回来后,光绪仍在学习英语。光绪学习英语的时间,其实很早。在他20岁那年,就从京师同文馆里招来两个毕业生担任英语教师。这在当时,还是不容易的。即便经历鸦片战争,清朝仍自认是清朝上国,朝廷中的显贵都不屑于学习蛮夷的语言,更不用说是皇帝了。同年12月,光绪的日常课程里就有了英语课程。光绪不仅学得极为认真,对张德彝和沈铎两位老师也非常尊重。即便是有亲王大臣跪拜奏陈,他的两位英语老师也可以坐在身边。在皇家当中,这也是一种特殊的恩宠。
不过,仅学了三年,光绪的英语课程就被慈禧停了。光绪倒是没放弃,又开始自学。从档案里可以发现,光绪的英语自学资料有《华英音韵字典集成》、《英华大辞典》、《华英进阶全集》等材料。
后来留过洋的德龄公主跟光绪见面时发现,光绪词汇量不错,就是口语差了一些。
但到了1905年,德龄公主离开的时候,光绪的口语,已经可以她进行短暂的交谈了。
除了英语,光绪在最后那段时间,学习了很多关于外国政治、法律的书籍。《日本宪法说明书》、《孟德斯鸠法意》《政治讲义》《法学通论》《欧洲财政史》《经济通论》《理财新义》、《日本法制要旨》、《最新战法》、《德国学校制度》、《各国宪法大纲》、《英国宪法论》、《万国舆图》这些书籍,有不少都是大部头,纯理论的书籍。一般人看起来,都会显得枯燥无味。光绪能耐下性子去研读,确实不容易。
光绪这么刻苦,自然有他的理由。一方面,他还是想实现自己心中抱负。在与德龄公主的交谈中,光绪曾多次透露出这种想法。另一面,他也认为自己会活得比慈禧长,虽然身体不好,但毕竟占有年龄优势。所谓苦尽甘来,这是一种给自己信心活过当下的希望。可惜,光绪最终还是没有机会实现胸中抱负,比慈禧早一天去世了。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号光绪,史称光绪帝。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在位三十四年。 [1]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被两宫皇太后立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一人垂帘。光绪十五年(1889年),载湉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在载湉亲政后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光绪帝极力主战,反对妥协,但终因朝廷腐败,而以清朝战败告终。痛定思痛,他极力支持维新派变法以图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牵制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这一股势力,但反被袁世凯出卖,从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整个维新不过历时103天,故称“百日维新”。政变后大权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对外宣称光绪帝罹病不能理事,实将他幽禁于西苑瀛台,成为无枷之囚。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绪帝暴崩,享年38岁,庙号德宗,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葬于清西陵之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