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陈桥兵变后,宋太祖会那么容易的掌控国家呢

2020年07月15日01:49:03

没有尸横遍野,没有喋血宫门,赵匡胤在陈桥驿披了一件皇袍,后周的锦绣河山立马易主,姓柴变成姓赵。在城头变幻大王旗、换皇帝犹如换手机、每次政权更迭无不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五季乱世,为何会开出赵宋这一朵几乎和平过渡的绝世奇葩呢?有道是孩子没娘说来话长。赵宋取代后周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后周世宗柴荣自掘坟墓。柴荣为了强化朝廷直属军队,于显德元年初命令地方召募包括所谓群盗在内的山林亡命之徒,送到开封充实禁军,称为强人。同年十月他挑选武艺超群的强人充任殿前侍卫,是为殿前军,长官为殿前都点检。什么叫殿前都点检,都通督,督查之意。点检,点校检查。掌行从宿卫关防门禁督摄队仗等事务。

柴荣这么搞也有原因。后周最早的宿卫之士由五代累朝承袭而来,“羸老者居多,骄蹇不用命。每遇大敌,不走即降。”柴荣初上位就与北汉爆发了高平之战,柴荣御驾亲征,“合战未几,右军溃,步兵千馀人解甲呼万岁,降于北汉”。柴荣一看军势危急,“自引亲兵犯矢石督战”。赵匡胤时为宿卫将,谓同列曰:“主危如此,吾属何得不致死!”遂身先士卒,驰犯其锋,士卒死战,无不一当百,北汉兵披靡。此战之后柴荣整顿宿卫军,“诏募天下壮士,咸遣诣阙”。就是把全国境内包括其他割据政权的骁勇之士以丰厚待遇诏募到后周禁军队伍中。“又选其中之武艺精高者为殿前诸班。”就是说在这帮壮士中重重筛选,将其中武艺高强之士选拔为贴身卫队。为了掌管这么一支由诸多好汉组成的“强气未灭”的私人卫队,柴荣挑来挑去挑中了赵匡胤。为何挑选老赵,正史说老赵在高平之战中表现优异是个人才靠得住,其实只说对一般。高平之战中表现优异的将领多了去,为何不选别人单选他。原因很简单,只因老赵身上有一股与生俱来的领袖群豪的气质。

著名学者张宏杰说,刘汉、赵宋、朱明,其开创者皆有英豪气。老刘提三尺剑斩白蛇起义,老赵一根棒打四百州郡,老朱更是早早参加了明教,成为白莲宗座下几大护法之一。他们在长期江湖生涯的历练中,终日接触的就是号称好汉的“强人”。老赵以自己独特的领袖气质和自创的“太祖长拳”和“蟠龙棍法”将手下这帮“武艺精高”的“强人”彻底征服。吕思勉先生因此说到,“太祖实由此受禅也”。换言之,这帮人表面上是周世宗柴荣的贴身卫队,其实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赵匡胤的私人班底。除了赵匡胤,别人都镇不住。因此如果赵匡胤脑生反骨,谁都挡不住。

后周显德七年正月初一,有消息称契丹南侵,军情十万火急。初二,大将慕容延钊率前锋先行。初三,赵匡胤率后军出发。后军行至陈桥驿,新月如钩,万籁俱寂。老赵正在被窝里呼呼大睡,忽然左右亲信一拥而入,取出黄袍披在醉眼朦胧的老赵身上。当众军尚在懵懂之时,赵普等一干心腹早就拜舞于尘埃之中。其他人见状立即醒悟过来,纷纷跪倒在地,声声山呼万岁。老赵一看这事闹的,你们是把我架在火上烤啊。黄袍是随便披的吗。起码你给我里面先穿件坎肩啊。大冬天的感冒了可咋整。

小皇帝早朝未散,赵匡胤已经兵临城下。惟一死于兵变的是一位外号“韩瞠眼”的托孤重臣韩通。因为他动不动就对人吹胡子瞪眼睛,所以获此雅誉。得知兵变发生,韩通立即率人冲出皇宫,准备组织抵抗。不想与赵匡胤心腹王彥升狭路相逢。王彦升“性残忍多力,善击剑”,江湖人称“王剑儿”。赵匡胤特意派他盯防韩通。王彥升立功心切,招招直奔对手要害,韩通不是对手,落荒而走,最后与妻儿被杀于府第。赵匡胤并没有为难孤儿寡母,只是将他们迁往西宫居住。小皇帝降为郑王,仍保留太后符氏尊号。为了政权平稳过渡,兵变之初赵匡胤即与拥戴自己的强人们约法三章:礼遇小皇帝和柴太后、善待朝中文武大臣、不得烧杀掳掠,事成之后人人有赏。大宋江山于是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