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宫中嫔妃以生皇子为荣,可是北魏的这个制度使后宫人人惧生皇子

2020年07月19日06:19:55

在帝制时代,关於皇位继承,曾经有过一项极为残忍的制度,此即是“立子杀母”。“立子杀母”制度在北魏时期尤为盛行,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在立其子拓跋嗣为太子之后,便将拓跋嗣之母刘贵人赐死。而由于拓跋珪是北魏基业的奠定者,其实施过的政策自然会被其子孙奉为国策而遵循执行。故而,有很长一段时期内,北魏的后宫妃子都非常惧怕生下皇子而性命不保。这项残忍制度的废除,得要到北魏宣武帝时期,大致执行了八十余年之久,这主要还是受到佛教盛行的影响。

但是,“立子杀母”制度却不是北魏首创,开“立子杀母”之先河的却是汉武帝刘彻。汉武帝晚年,宠幸钩弋夫人,并爱其子刘弗陵。而在决意立刘弗陵为太子之后,便将其母钩弋夫人赐死。关於汉武帝为何要开“立子杀母”之先河?《史记》中有一段记载。

据《史记》记载:..上(汉武帝)居甘泉宫,召画工图画周公负成王也。於是左右群臣知武帝意欲立少子也。後数日,帝谴责钩弋夫人。夫人脱簪珥叩头。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狱!”夫人还顾,帝曰:“趣行,女不得活!”夫人死云阳宫...其後帝闲居,问左右曰:“人言云何?”左右对曰:“人言且立其子,何去其母乎?”帝曰:“然。是非兒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女(通“汝”)不闻吕后邪?”

汉武帝“立子杀母”是为了防止太后干政,而太后干政就必然会倚重娘家的力量,此即为外戚。那为何不采取其他防范措施呢?其时,这跟两汉的政治制度密切相关。提起东汉王朝,人们通常会想到“外戚”与“宦官”轮流当政。但是西汉王朝,“宦官”的力量并不很强大,“外戚”的力量却与西汉王朝相终始。

刘邦建立大汉王朝之后,鉴於秦朝灭亡过速的教训,为刘氏江山之永固,在地方上广封同姓诸侯以拱卫朝廷。但是,诸侯宗室毕竟离皇位太近,易起觊觎篡夺之心。故而,在朝廷就不能再倚重宗室的力量,而与皇帝关系最近、最能受皇帝信赖的就只能是外戚了。

而在西汉王朝的建立过程中,吕氏也是功不可没的。不但吕后多佐定天下,吕后的两位兄长吕泽、吕释之也都是以战功而封侯。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吕氏更是富贵无比。吕后死后,朝廷诸将与地方诸侯联合铲除了诸吕。不管是论功还是按约定,都该立齐王刘襄为帝,但大臣们畏惧於齐王母家的力量,便拥立了母家力量较弱的代王刘恒继位,此即汉文帝。

汉文帝时期,外戚力量沉寂了一段时间。但汉文帝死后,外戚力量却再度崛起,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长期干政,据史载:..及至孝景,不任儒,窦太后又好黄、老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因窦太后崇尚黄老之学,以致儒生都不能获得重用,窦太后甚至还想让汉景帝立弟弟梁王刘武为皇位继承人。

至汉武帝继位之后,窦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其干政更甚。据《史记·孝武本纪》记载:..会窦太后(太皇太后)治黄老言,不好儒术,使人微得赵绾等奸利事,召案绾、臧,绾、臧自杀,诸所兴为者皆废。而两汉皆以“孝”治天下,就使得外戚的力量更有所依托。

而汉武帝本人,就很偏爱任用外戚为将,卫青、霍去病能得以为将,皆因卫子夫之宠。其后,宠幸李夫人,又用李夫人之兄李广利为将。有时,也的确很难设想,倘若汉武帝最先宠幸的是李夫人,究竟还能否大破匈奴?

汉武帝之后,霍光也是以“外戚”的身份辅政,并最终行废立之事,其权势更是自不必言。而西汉后期,最为强势的外戚,便是王政君(汉元帝的皇后)的家族。王莽以外戚的身份得以辅政,并最终废汉自立,建立了新莽王朝,而终结了西汉王朝。汉武帝之所以会开“立子杀母”之先河,其实就是源於两汉时期的这种较为特殊政治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