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忠烈的将门之家,其中,最为著名的恐怕就是宋朝时候的杨家将了,他们不仅作战勇猛,而且还非常的有谋略,不论是智谋还是武功在当时都是首屈一指。
关于杨家将,我们也拍了很多的影视剧,这些影视作品都把杨家将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这样一个将门之家,满门忠烈,最终,却去向不明。这里,咱们今天就来说说北宋灭亡时,杨家将的去向。
很多人都会问,杨家将作战向来是战无不胜,如果是这样的话北宋没道理会灭亡呀,其实,事实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说起来我们就要仔细研究了。很多电视剧都把杨家将过分神话了,杨家的确是威武神勇没错,但是,杨家将并不是代代都这么厉害。
据记载,杨家从第四代往后就开始渐渐的走向没落,可以说是一代不如一代,在杨家将第三代将军杨文广(历史上的杨文广却是六郎杨延昭的儿子)去世以后,整个家庭就再也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高级将领。这让杨家实在是没有什么颜面继续在天波府住下去,所以,大部分人都相继撤离了。
其实,作为杨家将的第三代,杨文广并没有建立能与他祖辈父辈相提并论的功绩,因为,此时北宋已经与辽国议和,而对西夏的政策也在和战间摇摆,只是防御。但是,杨文广继承了杨家将世代忠心报国的传统,没有忘记收复幽燕,平定北方的理想,还在为这个奋斗了三代的目标努力。
但是,此时的宋朝积弊已深,而且修文偃武的风气已成,讳言用兵,杨文广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
其实,这也跟宋朝皇帝的打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才得以黄袍加身,所以,他不但疑神疑鬼,而且,还非常的重文抑武,杯酒释兵权这个成语就是从他身上而来。而到了宋徽宗的时候,杨家将基本已经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了。这过错不在杨家将,而在当时的国情。当时,整个宋朝都已经呈倾颓之态,军队已是不堪一击。
但是,从官方的数据来看。当时,北宋军队兵力至少有一百五十多万,其中,驻扎在首都的就有二十万之多。可是,在对战的时候,金人用屈屈六万兵就把首都的布防打的落花流水。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一百多万的兵力中很多都不是正规的军人,而是地方官员拿民夫来充数,为的就是骗取更多的军费好中饱私囊,至于首都的禁卫军因为疏于训练,自然也是不堪一击。
按理来说,这样的情势身为国君应该十分着急,眼看着祖先打下来的江山要拱手他人,怎么着也应该有点儿应对措施吧。但是,徽宗什么都没做,他还在幻想,以为有杨家将在身边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这也就算了,他还相信了一些江湖骗子的说的话,要用什么法术去获得战争的胜利。至于骗术是什么并不重要,无非就是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打败金兵这种天方夜谈的办法罢了。可是,徽宗不仅相信,还赏了他很多钱。
战败以后,那个道士就溜走了。北宋有这样的人做领导,想不灭亡都不可能,败局已定。
那个时候天波府还有杨家的后人在留守,也算是守住老祖宗曾经留下的这份家业,但是,战斗力已经大不及从前了。开封被攻打下来以后,天波府就是个有名无实的房子罢了,里面也只剩下祠堂家庙,以供后人瞻仰供奉,再无其他。
可是,金人是打心眼里佩服曾经的杨家将,大约是惺惺相惜吧,这样好的对手就这样没落了,对金人将领而言也是一种遗憾。也就是因为这样,他们在攻占开封后并没有对开封府怎么样。
再往后,杨家府就搬到了临安一带,杨家的很多后人就留在了山东或者是山西,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即便杨家将当时仍然能上阵杀敌,但是,领导人和大环境都是腐败的,杨家的后人们就算有力也用不上。
北宋灭亡后南宋政权建立,老百姓们为了纪念曾经保卫国土的杨家将,就把他们带兵打仗的故事编成了话本子,在民间口耳相传。
因为北宋的不争气,所以,南宋的老百姓们对杨家将非常崇拜。相对现在这个为了偷生而忍辱求和的南宋,百姓们对杨家将的敬佩之情就更加热烈了。所以,在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就把杨家将做了一定的夸大,甚至,创造出了杨宗保这样的杨家后人。
其实历史上杨家将没有杨宗保,也没有穆桂英。但是的确有佘太君的存在,佘太君原姓折掘,和杨家同为山西豪强,共同抗击契丹,保一方安宁,后归汉,其弟名叫折御卿时任府州刺史。后汉乾祐二年杨继业成婚。
那时候的老百姓大概是想借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对北宋统治者的不满,所以,就幻想出来这样一个杨家后人保家卫国,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