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丁王国,又称萨丁尼亚王国,是18-19世纪欧洲南部的一个小国。撒丁王国面积不大,实力也不算强,在当时强国林立的欧洲顶多算是二流,很多人甚至都没听过这个国家的名字。不过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国,却在19世纪中后期统一了一盘散沙、被列强把持的意大利,并使意大利很快崛起为世界强国之一。那么算不上强大的撒丁王国为何能在列强夹缝中统一意大利?
首先,我们先来说一下撒丁王国和当时的意大利形势。撒丁王国,起源于意大利西北部的萨伏依王朝,领地主要包括萨伏依、西西里岛等地。1720年,根据1718年的《伦敦条约》,萨伏依王朝和奥地利互换领土,用科西嘉岛换取了萨丁尼亚岛(撒丁岛)。1743年,萨伏依王朝并入了意大利西部富裕的皮埃蒙特,由此建立了撒丁-皮埃蒙特王国,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撒丁王国。此时的撒丁王国管辖区域主要包括意大利的西北部地区的皮埃蒙特、萨伏伊和撒丁尼亚岛,首都在现在的都灵。拿破仑战争时期,由于撒丁王国加入了反法联盟,所以遭到法国入侵,撒丁王国国王卡洛·艾曼努尔四世逃往撒丁岛避难。拿破仑战争结束后,作为受害国和战胜国,撒丁王国恢复了领土,同时并入了富庶的热那亚。
拿破仑战争后,意大利四分五裂的状况仍在继续,法国、西班牙、奥地利仍然支配和影响着意大利大部分地区。撒丁王国作为意大利唯一独立的封建国家,统一的重任无疑落在了他的肩上。但三大强国撒丁王国哪个也惹不起,所以撒丁王国一方面任用加富尔推行改革,走上资本主义君主立宪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同时选择了一条迂回统一的路线,在几个鸡蛋上跳舞,在几大强国之间周旋,利用各国矛盾来收复土地。这种有奶便是娘、见风使舵的外交最终成为一种传统,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意大利知道机会来了,所以积极参战,给英法摇旗呐喊,博得了英法的好感。战争末期,撒丁王国利用英法的嫌隙,和法国人站在了一起,博得了法国人好感,也获得了法国人的支持。为了拉拢法国,撒丁王国以老家萨伏伊和尼斯作酬劳,在法国的帮助下击败强敌奥地利,夺取了奥地利控制的伦巴第地区,同时兼并了处于奥地利势力范围下的托斯卡纳、帕尔马、摩德纳等小邦国,初步统一了意大利。意大利的初步统一唤起了意大利人的民族意识,也激起了国民国家统一的意愿。1860年,两西西里王国发生农民起义,意大利传奇人物、坚定的革命者加里波第组织 “红衫军”,率领革命志愿者远征两西西里王国,一举推翻两西西里王国的统治,并将获取的土地交给了撒丁王国,撒丁王国因此实力大增。1861年撒丁王国正式更名为意大利,意大利王国由此诞生。
1866年,意大利利用普奥战争的契机,坚定的站在普鲁士一边。意大利的这次投机让意大利收获颇丰,意大利获得了一直垂涎的威尼斯地区。1870年意大利又利用普法战争的契机,驱逐了法国人的势力,拿下了法国人支持的罗马教皇国,只给教皇留了一块巴掌大的地。就这样,意大利在短短的十几年里奇迹般的完成了统一。意大利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意大利每次都能正确的站队。从19世纪开始,意大利几乎每次都能站在正确的一面,要么获利颇丰要么全身而退,意大利投机和见风使舵本领让很多国家望尘莫及。不过,由于意大利在统一战争中主要靠借力和交易,所以没有打造出强大的军队,而分裂太久使得意大利人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意识,加上意大利人又善于享乐和喜欢搞艺术,所以意大利人的战斗力低的吓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虽然拥有各种稀有皮肤,但却打的一团糟,狂送人头。最可恨的是,意大利不仅送完人头而且频繁倒戈,德国和他的盟友被意大利各种坑,意大利绝对算得上是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一股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