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怎么样的武将算名将?赵云只能算勉强,清朝多隆阿达标

2020年08月01日03:19:45

文臣和武将,是古代皇帝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其中武将的作用,对于一个国家的安危存亡,更是须臾不可暂离。战争年代,要靠武将们南征北战,消灭敌国和敌对势力,和平时期,也要靠武将们的威慑力,来镇压叛乱,拱卫皇室。再强盛的王朝,若缺乏优秀将帅,意味着国家的武备实力严重不足,可能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比如北宋的覆灭,就是一个典型范例。当时北宋的疆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总量等硬指标,都远远超出周边国家十倍甚至百倍,但因为武备不振,将帅乏人,导致泱泱大国遭到游牧小国的突袭而迅速灭亡。明朝开国不足一百年,因为武将人才的匮乏,引发土木堡之变的惨剧,皇帝都被抓走,大明王朝险些被腰斩。

因此,优秀的武将和军事人才,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怎么形容都不过分。然而什么样的武将,才算真正优秀的武将?什么样的武将才能担当起护国卫民的众人?从古到今言人人殊,莫衷一是。有人认为谋勇兼备就算合格,有人认为德才兼备才算优秀,而汉代名将霍去病提出过一条武将的标准,难度最高,古今少有人能做到。

霍去病为汉朝击破匈奴,立下大功,面对汉武帝的丰厚赏赐,年轻的霍去病说了八个字:“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看似简简单单一句话,却堪称古代武将的一条金标准。八个字对武将们提出了一个触及灵魂的严格要求:国家利益应当无条件放到首位,为了国家利益,可以无条件牺牲个人利益。

天下事知易行难。老话说:千里求官只为财,人生天地之间,都必须娶妻生子传宗接代,都想过上锦衣玉食安富尊荣的生活。武将们也不例外。但是由于武将直接肩负国家安危重任,他对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取舍,更加显得重要。大道理人人都懂得,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容易。

三国时的赵子龙,就对这句话非常欣赏,并且身体力行。《三国志》记载,刘备平定西川、攻占成都后,为了奖励功臣,刘备决定吧成都府城内外的田地和民宅赏给将士。大家都欢天喜地之时,赵子龙却拒绝接受,他说:“霍去病尚且知道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何况现在国贼远不止匈奴,等到天下安定,再论功行赏不迟。”

为了让众将心服,赵子龙还说:“如今成都百姓刚刚经历数年战火,饱受摧残,此时应该把田地房舍发还他们,让他们安居乐业,才会赢得他们衷心拥戴,而不应该夺取他们的利益满足私利。”赵云一席话,把国家民众利益置于首位,而把到手赏赐弃之不顾,堪称难能可贵。不过赵云只能算勉强做到,他的两个儿子赵统和赵广,才干都很一般,但都倚仗父亲的权势,一个做到永昌亭侯、虎贲中郎督,一个官封牙门将。

可惜的是,像赵子龙这种觉悟的武将并不多见。比如明朝灭亡之时,原先大明朝的众多武将,除了少数忠臣能以死报国,很大一部分人如吴三桂洪承畴等人,都为了保全个人性命和富贵,而背叛大明的国家利益。所幸大道尚存,到了清朝末年,又出了一个这样的武将,把这条金标准完美实现。

此人就是晚清名将多隆阿。多隆阿,是在清朝对抗太平军时涌现出来的一员猛将,多隆阿善于用兵,屡战屡胜,先后担任正红旗蒙古都统、荆州将军等职务,手下统帅千军万马,钱粮军费过手无数,他一毫不取。皇帝所有赏赐,他全部分给将士,一文都不留。同级别武将都富得流油,买房置地,他却从不为所动,个人操守完美到了无可挑剔的地步。

多隆阿有一次身负重伤,大家见他命不久矣,赶紧给他东北老家写信,把他儿子双全叫来。谁知双全竟然来不了,因为一贫如洗,几两银子的路费都凑不出。史书《郎潜纪闻》记载,多隆阿“无家,其子絮衣葛屦,寄食亲串”,多隆阿身为大帅,别说置办家产,连家都没有,儿子穿着破棉袄和草鞋,寄居在亲戚家里。黑龙江将军感佩不已,自己掏腰包送给双全,他才得以成行。

多隆阿最终因伤重不治而死,身后未留下任何财产,以示清白。咸丰授予双全一等侍卫,他以无功不受禄为由也拒绝了。多隆阿之孙寿龄,《黑龙江述略》记载,他家中“土屋十余间,仅能自给”。与清朝其他武将满门富贵、子孙豪富形成鲜明对比。霍去病说过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无论是内涵还是字面意思,多隆阿都完美实现,他长期担任清廷高层武将,不为个人和子孙谋取一丝一毫利益,揆诸史册都极为罕见,其操守清廉,堪称千古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