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安史之乱后,唐王朝还能继续苟活150年呢?

2020年07月20日13:47:12

安史之乱是发生在唐朝时期的一场叛乱,而安史之乱导致以后的各藩镇崛起,中央权力大大减少,节度使也因此雄踞一方,尾大不掉。尽管安史之乱历时7年多两个月,但是他的影响无疑是特别严重。

在《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这已经记载了在经过战乱之后的唐朝,广大人民都处于无家可归的悲剧中,藩镇崛起更是一大毒瘤。

在经过安史之乱之后,周边少数民族就开始蠢蠢欲动,当时的唐王朝可谓是内忧外患,岌岌可危。但是唐王朝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苟延残喘的活了150多年,甚至其中还出现了几次可圈可点的中兴,我们来看看为什么。

第一:经济尚且还算完整

安史之乱之后,河南和河北的财政是完全没戏了,但是江淮一带靠着杨光留下的运河体系还算颇为富庶,所以江淮一带就成了唐王朝的主要收入来源。尽管当时有一些藩镇的格局,但是臣服中央的州还是不少的,当时的独立藩镇只有5个,占有34个州,但是臣服唐王朝的州达到了49个。

而且在唐朝保命之后,就开始改革税收制度,大大的增加了税收来源,强化了中央权力,而江淮一带的收入更是起到了输血救命的作用。由此看来历代王朝南下不是没有道理的,江南的富庶也是众所周知的,只要江淮不丢,那么就能保住国家的税收,也可以维持国家的苟延残喘。

第二:藩镇结构的平衡

唐朝的节度使权力之大,是比中国历代都要大。唐王朝从府兵制改革到募兵制的时候,军队的力量就建立在了军费的开支上面,那些人都是雇佣军,给的钱高了所以战斗力也就高了,但是收入毕竟是有限的,军队的开支也不可能一直那么的大。于是在搞定安禄山之后,唐王朝知道自己无法歼灭全部的叛军,而藩镇也意识到了王朝虽然衰落,但是也不是谁都可以觊觎的。

于是此时的唐朝和藩镇又保持了一种微妙的关系,那就是各自安好。中央允许藩镇自己自治,而藩镇也给中央一个面子取消了自己的王号。于是在无力发动战争的情况下,两者之间互不干涉,因此唐王朝才可以获得一种比较稳定的政治结构。

第三:皇帝的中兴

肃宗在位六年,一直在坚持平叛,当然了结果也就那样,所以之后的皇帝也慢慢的接受了这一结果。代宗在位的时候收复了两京,开始荡平余孽。德宗和宪宗则是大力的整顿朝政,也至于取得了元和中兴的巨大成果。但是穆宗在位的时候,河北三镇背叛了唐王朝,直到灭亡也没回来。敬宗和文宗则是一直受制于宦官,以至于到武宗的时候出现了会昌中兴。

宣宗时期重振朝纲被誉为小太宗,但是之后的皇帝则慢慢的沦为了傀儡。懿宗玩物丧志,僖宗时期黄巢起义,僖宗时期藩镇做大,废帝当了一年的傀儡就被废了,哀帝当三年的皇帝,结果被朱温毒死了。其实本来唐王朝还是处于慢慢的恢复,但是却因为宦官和党争导致了唐王朝彻底衰败,直到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