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他是蜀地大儒,为什么却亲手埋葬了蜀国

2020年07月21日20:12:14

纵然历史会惊人的相似,但历史不会重演,它只会用事实教育我们,再时不时翻拍一下。时势造英雄,比如天下英雄谁敌手的曹操、刘备,也有些人随波逐流,谯周,字允南。当世大儒

谯周是巴西人,注意他不是外国友人,而是个地地道道的四川人。他家也是书香门第,受此影响谯周从小就热爱学习,废寝忘食地学习,读书乐在其中。虽然少年丧父,但不影响谯周变成一个满腹经论的学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说的就是他了。

不过谯周颜值有点低,再加上性子直,第一次诸葛亮的时候,周围人都笑出声来了,这是很不礼貌的事情,连诸葛亮都说“我都忍不住,更别说你们了”,领导发话了那就奉旨笑话吧。

不过这并没有影响诸葛亮对谯周的好评,都贵为丞相了还想着拉拢人才,先给个劝学从事当当,本来谯周谁征辟他都不搭理,但诸葛亮一邀请他就来了。诸葛亮对谯周也说得上有知遇之恩了。

所以当诸葛亮逝世的时候,谯周一定要去奔丧,即使诸葛亮是远在五丈原病逝的,即使刘禅已经明令禁止大臣奔丧,就怕他们回去奔丧耽误了政事,忠孝不能两全说得就是这个。但谯周才不管这个,虽然刘禅发话了但架不住谯周行动力强,这才有机会给诸葛亮奔丧。

后来蒋琬上位,谯周升任典学从事,这是蜀国特有的职位,换算过来就是著名学者吧,谯周也是整个益州学者之首。毕竟谯周也是当世大儒,熟读六经,还通晓天文,这放在三国时期可是高级技能,看看他门下的学生,蜀国最后的名将罗宪,以及《三国志》作者陈寿!

古之谏臣

刘备时期谯周就没掺和上,所以一上来就是刘禅时期了,但刘禅的日子也不好过,要先后经历诸葛亮、蒋琬、费祎三人的“支配”,一直到40岁刘禅才算自由些。

刘禅立了太子后就表现得自由懒散,四处浪,谯周肯定不答应啊,他说“陛下您忘了先帝咋说的了吗,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啊!”刘禅一看喜欢劝谏是吧,给我当个顾问好了,于是谯周转任中散大夫,没啥实权就是陪皇帝聊聊天。

当费祎突然死亡后,姜维成为军方第一人,开始了连年不断的北伐生涯,本来北伐是诸葛亮留下来的战略,目标就是切断曹魏和凉州的联系,蒋琬和费祎虽然没啥开疆裂土的功劳,但至少保证了蜀国国力没什么衰退,可姜维的穷兵黩武弄得百姓都吃不饱饭了。

于是谯周又站出来了,他和尚书令陈祗大吵了一架,然后上书《仇国论》,主要内容就是:咱别逞能啦,没事也别打架!要知道站在他对面的可是尚书令呀,刘禅取消了丞相这个官职,所以尚书令等同于“丞相”了,不过谯周也不管你是谁,就事论事而已。

所以谯周始终没什么实权,虽然后来升任光禄大夫名列九卿,但还是个没实权的职位,就是个高级顾问而已。谯周也没说啥,安心地做着他的大儒,要是有什么讨论会就发表下建议,顺便帮后生们解答下问题。劝降益州的人

要是就这么发展下去,谯周一个海内大儒的名声是跑不了的,偏偏天不随人愿。钟会领兵伐蜀,邓艾天降奇兵长驱直入,一直打到了成都城外。这下刘禅他们是彻底慌了谁,谁都想不到邓艾能出现在这种地方,那要么守城要么跑路呗。

可谯周还有不同意见,“咱还是降了吧”,其他人的不同已经都被谯周给“说服了”,连刘禅都被忽悠蒙了,乖乖献城投降,从此去过乐不思蜀的生活了,就这么投降倒也保全了蜀国全境,从这个调度说谯周是有功劳的,晋国也认可他保全国家的功劳,陈寿也夸自己老师有功“刘氏无虞,一邦蒙赖”。

但是如果刘禅能坚持几天不投降,姜维、霍弋等一众人马就回师了,虽然邓艾是3万精兵,但人困马乏的还孤立无援,刘禅能多拖点时间,鹿死谁手还不好说呢。只能说蜀国的内部斗争太激烈,姜维和谯周、黄皓代表的势力各不相同,于是益州代表谯周掀桌子了,谁也别想好好玩了,咱投降!

剩下的日子谯周都是在晋国度过的了,司马昭这边一直想让谯周来洛阳上班,可谯周已经年近70,一直病歪歪的,熬死了司马昭,自己没过2年也就病逝了。

带头投降的谯周真是没少被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