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二十四岁成为状元,嘉靖登基没多久,发生件事直接改变了他的命运

2020年07月29日14:11:14

说到明朝大才子,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唐伯虎。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确实吟的一首好诗。只不过唐同学更多的是因为《唐伯虎点秋香》这部电影而被人熟知,明朝大才子的名号还轮不到他。

明朝公认的三大才子分别为:解缙、徐渭以及杨慎。

解缙大家应该都知道,被称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的《永乐大典》,就是他主编的,文学素养之高可见一斑。

而杨慎的另一个同学就更牛了。齐白石大家都知道吧?著名的画家,一幅画都能卖几亿人民币,但是齐白石看了徐渭的画之后,感慨了一句:

“只想做青藤门下的走狗啊。”

青藤就是徐渭的号,看看,齐白石这样的人物只想做徐渭门前的一条狗,可见徐渭得有多牛。

可就是这两位牛到不能再牛的人物,在明朝三大才子之首的评选中,都被我们的杨同学给打败了。

想知道杨慎到底有多猛,得从他小时候说起。

  别人家的孩子

杨慎最猛的一件事就是,考上了状元。有人说,状元有啥奇怪的?每次科举不都得出个状元?

但是杨慎这个状元和别人的不太一样,他是“内定”的。杨慎的老爹杨廷和,是当朝内阁首辅,权倾朝野。

有人说那我知道了,我爹是首辅我也能当状元。你知道个屁啊,明朝的言官是出了名的厉害,要名不要命的那种。你爹是首辅,你要是敢当状元?第二天上朝保准皇上的桌上堆满了弹劾你爹的奏章。

什么徇私舞弊啊,什么任人唯亲啊,总之什么话难听说什么。最后不仅仅你的状元当不了了,你爹的官指不定也得丢。

所以明朝那会所有的高官都不敢让自己的孩子当状元,哪怕真考个状元,也得赶紧扒拉下来。

但是杨慎不一样,他爹是内阁首辅,并没有影响到我们的杨同学当状元。因为在杨慎参加科举的时候,所有人都知道,状元非杨慎莫属。

二十一岁时,杨慎参加会试被评为第一,谁知道主考官一不小心把考卷给烧了。谁知道是因为嫉妒,还是太激动了没拿稳。

不过杨同学并不介意,三年之后老子还是一条好汉。于是下一届科举,稳稳的拿了状元。什么叫天才,这就叫天才啊!

杨慎小时候有多厉害呢?十二岁的时候,拟作《吊古战场文》,写出了“青楼断红粉之魂,白日照翠苔之骨”的名句。

他的叔父看了极为赞赏,又让他拟作《过秦论》。

他的祖父边读边自言自语:“这是我家的贾谊啊!”幸好杨同学没有继续拟作什么文章,不然他的曾祖父估计得从棺材里蹦出来了。

杨慎十三岁时,随父亲进京,路上又写了《过渭城送别诗》、《霜叶赋》、咏《马嵬坡》诗等等好几篇,其中一首《黄叶诗》,轰动京华。

当时茶陵诗派的首领、内阁首辅李东阳看了这首诗后,“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并称杨慎为“小友”,结成忘年交。

李东阳是什么人物?当时文坛的领袖啊。一个十三岁的小孩子写的诗把文坛领袖都征服了。

我估计当时家长教育自己小孩的时候,常说的一句就是:“你看看别人家的小杨,十三岁就能写诗,再看看你,十三岁还不会背诗!”

只可惜这几首诗都没能保存下来,不然咱们十三岁的时候估计又得多背几首诗了。

  都是你爹惹的祸

不过当了状元之后,我们杨同学的人品就败光了。

嘉靖皇帝登基没多久,就发生了大礼议事件,这件事直接改变了杨同学的命运。

什么是大礼议事件?

明武宗朱厚照风流一生,但是没留下儿子。所以这位皇帝一命呜呼之后,大臣们推举他的堂兄弟朱厚熜当皇上,即为嘉靖。

杨同学的爹杨廷是个老顽固,非要坚持规矩,让嘉靖认朱厚照的爹当爹,准皇帝当然不同意了,怎么?我当个老大还把爹当没了?

君臣之间就斗了起来。最后杨廷和斗败了,官也丢了,只好回家养老去了。

这时,杨慎坐不住了:我得替我爹说话!于是上书支持他爹杨廷和。

皇帝一看更来气了,让人抓住杨同学噼里啪啦一顿打。打完一次还不解气,过了十天,又派人去打。

多少人挨一顿板子就直接歇菜了,咱们的杨同学十天之内挨了两顿板子,居然还能活蹦乱跳的,可见这身子骨是有多好。

皇帝一看杨慎挨了两顿板子居然还没事,得,干脆去云南旅游吧。就这样我们的杨同学开始了他的云南之旅。这一走就是三十年,而且再也没能回来。

  一路风景一路诗

这一路上杨慎可没有闲着,边走边感慨,一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一会又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俨然一副愤青的模样。

走到湖北江陵,看见一个渔夫和一个柴夫煮鱼喝酒,畅谈古今大事。杨慎忽然停下脚步,不走了。

“取纸笔来!”

押解的军士一听,乐了。

“大哥,你都这样了,还装什么文青啊?再说,你以为你还是杨公子?你丫就一流放犯,还使唤起你军爷了?”

“取纸笔来!”

军士愣了,只见杨慎紧紧盯着长江,双眸忽的无比明亮,眉宇之间似乎囊括了天地所有的豪气,这气魄前所未见。

军士隐隐感到一丝洪荒之力,感觉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于是也不敢再耽搁,取来纸笔,毕恭毕敬的递了上去。

于是杨慎就带着枷锁,望着滚滚长江,稍一顿,随即大笔一挥,写下了此生最出名的一首词《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有多出名,就不用多说了,很多人知道这首词,却不知道作者是谁,只怪这首《临江仙》太出彩,光芒盖过了作者。

写下这首词时,杨慎已经彻底看开了。

什么哀民生之多艰,我哀民生谁哀老子?什么是非成败,古今之事,都不过是别人喝酒扯淡的谈资,唯有青山绿水才能万古长存啊。

什么是青山绿水?著书立言!

  青山依旧在

之后的日子,杨慎也不想着东山再起,或平反还乡了,毕竟皇帝多次大赦,都没有杨同学的名字。

而且时不时还“问候”杨慎几句,只有听到小太监说,他过得不好,皇帝才吃得下饭。这形势,杨慎能活着都要谢天谢地了。

想想屈原被流放,写下《离骚》之后投江自尽;李白被流放,纵酒高歌,快意人生。

杨大叔该怎么办?是每日怨天尤人,哀叹命运不公?还是自甘堕落,放荡形骸?

都不!云南这么大好的日光,不读书岂不是浪费了?

于是在滇南那个荒郊野岭的地方,你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消瘦的半老头,整日捧着本破书在那之乎者也,周围人三两人小声议论着,偶尔传出类似“傻X”的声音。(这是我想象的)

杨慎才不管别人怎么看,他只有一个信念,老子虽然是天才,但是想要进步,还是得学习!(资性不足恃,日新德业,当自学问中来)

于是,杨慎把后半生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学术研究中,几古今中外的所有书籍都读过了一遍。

但是光读书怎么行?杨大叔还要自己写书!他的一生写了太多太多首诗。

有多少呢?约2300首。他几乎给每个朝代都写了首诗:

说秦汉: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英雄五伯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

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说隋唐:

追想千年往事,六朝踪迹茫然。

隋唐相继统中原,世态几回云变。

杨柳凄迷汴水,丹青惨淡凌烟。

乐游原上草连天,飞起寒鸦一片。

多少人发配边疆没几天就挂了,但杨大叔的身子骨是真好,流放的时候都四十了,在云南那样恶劣的环境下,竟然又活了三十年。

可见,读书是能够延年益寿的。毕竟搞学问,最主要的是心静。心静,身子骨自然就好。

看看杨大叔的遭遇,从一代骄子沦为阶下囚,从繁华的京城来到这穷山恶水的滇南。人家却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咱们有时遇到点挫折,为何要放弃治疗呢?不如多读书,来充实自己的大脑。

毕竟: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