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在二战时曾提供远征军的中国军人伤亡抚恤金

2020年07月06日13:45:42

  部分长眠在异国他乡印度的中国远征军,他们的家属曾收到过来自美国的死亡抚恤金。这份从未面世的档案,就静静躺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图书档案馆。10月24日,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海外档案搜集考察团学者徐重宁教授表示,该份档案在国内尚属首次公布,见证了中美携手抗日的友谊。

  抚恤金全部用美元结算

  这份档案名为“驻印中国军人的抚恤金”,来源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图书档案馆。

  该份档案概述了1944年3月16日,史迪威将军为驻印的阵亡或受伤中国军人给予经济补偿的指令和详细的补偿方案。

  徐重宁教授透露,档案明确指出:抚恤金是对在缅北战死、生病去世,以及在行动中因突发事件去世的驻印度中国官兵而设立,其中也针对致残的官兵。抚恤金受益者包括死者父母或者最近的亲戚。

  徐重宁注意到其中一个细节——该指令的补偿细则非常细致,提出了士兵、连级军官、校级军官的具体补偿方式,全部以美元核算。“同时,美方也考虑到兑换率的差距等,明确了依据何地何时的兑换率进行补偿,设定得仔细详尽。”

  “根据搜集到的档案,我们发现,该指令虽在1944年3月16日发布,但补偿从1943年3月开始实施,估计是那一年战事尤其激烈,阵亡将士很多。”徐重宁说。

  史迪威坚信中国士兵素质不输盟军

  “这份档案还特别提到了对驻印中国军人提供抚恤金的原因。”徐重宁称,中国远征军入滇缅作战,很多官兵为抗击日寇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当时,驻印远征军主要是孙立人、廖耀湘两支王牌部队,对日作战屡建奇功。”

  对于中国远征军顽强的抗日意志,美国给予了充分尊重。

  新揭秘的档案中明确写到,设立抚恤金是“美国尊重中国战士的微小表示,希望补偿能帮助牺牲官兵的家属或受伤致残的士兵。”

  在此之前,一些西方军事观察家认为中国士兵素质不高,战损比很高。入缅作战后,驻印中国军人在胡康河谷战役、同古战役中的优异表现,让史迪威将军在日记中多次对中国士兵予以高度评价。

  档案中写道,“史迪威坚信,只要领导得当,装备良好、有医疗食品保障,中国士兵可以与任何盟军战士媲美。”

  美方抚恤金额达百万美元

  由于当时中国大半壁河山沦陷,死亡将士们的补偿事宜只能在非占领区进行,通过国民政府中央银行进行补偿支付。

  根据档案记载,截止1944年9月5日,收到有887名死亡报告,赔付了203,500美元。此外,由于通讯不发达,另有“死亡补偿部”口头提供的关于战区死亡报告为3,414人,赔付金额总计为1,036,000美元。

  徐重宁称,还有80封发出的阵亡将士信件由于地址不准确被退回,他们的亲人或许永远不知道这些战士长眠在遥远的印度。

  补偿执行难度大,首批补偿后即取消

  抚恤执行不久,美国发现其实许多受益者无法获得补偿——抗战时期的中国交通、通信不便,无法如美国本土一般可准确送到家属手中。而且,国民党日益严重的腐败现象,也让抚恤金难以真正落实。

  徐重宁表示,难得的是,该份档案记录下了美方和中方高层对“补偿”的不同观点。

  首先,美方认为,抚恤金额多,资金管理难,且腐败难以避免,一旦全面施行可能会给美方带来难以监管的尴尬局面。

  而国民政府也认为,这样的补偿可能会使中国政府陷于被动,因为国民政府并没有对抗日中国官兵给予如此优厚的补偿。更为严重的是,日本人或将利用此计划做反动宣传,抹黑中美的战略关系。因此,这批抚恤金仅仅执行了一期,便被迫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