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把火是人为放的,纵火的人叫做项羽。
鸿门宴之后,刘邦表示不跟项羽争关中,把秦朝的宫殿、府库、城市、陵园、人员,都完好无损地移交给项羽,并且表示自己和各路诸侯一起,听从项羽的指挥、安排,以此换来了自己和自己集团的生存。
项羽进入帝都咸阳以后,先是诛杀了秦朝最后一任统治者子婴,并且杀光了嬴姓宗族,断绝了秦王室的血脉。接着,他仿照秦灭六国的做法,实施报复行动,先劫掠秦宫的财物、妇女,最后将纵火焚毁宫殿城池,包括秦始皇陵的地上建筑,也遭到了彻底地毁灭。当时天下最为富庶繁华的关中地区,在项羽手中化为了灰烬瓦砾……
当项羽大肆劫掠纵火时,刘邦依然驻扎在灞上,也就是今天的白鹿原。白鹿原是一片台地,地势较高,正好可以俯瞰西北方向的咸阳。当刘邦眺望西北的大火时,心中想必悲喜交加。刘邦悲的是,秦始皇当年动用大量民力,修建了这么多恢宏壮丽的世间奇观,到了自己手中还没捂热乎,就灰飞烟灭了,实在可惜;喜的是,他的政治对手项羽,再也不可能在关中这片土地上立足,而关中山川险固,土地肥沃,进可攻、退可守,最适合作为打天下的根据地。
何况项羽从来没有想过要在关中立足,在他眼里,这是敌国的土地,是仇人的地方,咸阳、阿房宫、秦始皇陵都是仇人的不动产,带不走的都应该毁掉,不要留给别人。而他自己是个楚国人,要到楚国的地方去建立基业。
当有人劝项羽说:“关中这块地方,阻山带河,四面都有要塞可守,又土地肥沃,可以在此建都成就霸业。”项羽回答道:“人呐,富贵了如果不回家乡去嘚瑟,就像穿着锦绣衣裳走夜路,别人看不见啊!”这个劝项羽的人在背后说:“人说楚国人象是猕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这样。”因为在中原各国人眼中,楚国属于南蛮,一直是野蛮和愚蠢的代名词,但在项羽心中,楚国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祖国,因此项羽听见这话后,把那个人扔进锅里煮死了。
刘邦和项羽都是楚国人,又都痛恨秦朝的暴政,为何到了秦朝老窝关中后,一个能做到秋毫无犯,一个却把一切都毁灭殆尽呢?最重要的原因是:两人胸怀不一样,刘邦胸怀天下,以四海为家;而项羽则只是一个楚国人,胸中只装得下楚国。
项羽出身楚国统治集团,对于楚国的认同感要比刘邦强得多。当年秦国攻灭楚国,项羽的祖父项燕兵败殉国,仇恨的种子从小就种在项羽的心里,正是这种刻骨铭心的国仇家恨,使项羽不惜活埋20万秦军降卒,不惜在关中执行“三光政策”,也正是这种刻骨铭心的仇恨,扭曲了他的性格,蒙蔽了他的眼光,从而使他错失了建都关中的天赐良机。
而刘邦则出身底层社会,对楚国的认同感并不强,秦灭楚也没有给他留下什么心灵创伤、童年阴影。而且他所生活的丰、沛地区,位于楚魏边境,距离齐国、赵国、韩国也都不远,而青年时代的刘邦又是走江湖的游侠之流,经常穿行在各国之间,丰富的阅历使他逐渐养成了包容天下、四海为家的开阔胸襟。因此,当刘邦攻入关中后,他想到的是,要在这里称王坐江山,秦朝留下来的宫殿、财产、人员,他都一一继承,今后都成他的财产了,一切力求安定还来不及呢,并没有想到要复谁的仇。
新战国时代
刘邦与项羽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差异,就是历史观的不同。刘邦生在战国乱世,又曾经担任过秦朝的公务员,身在国家体制之内,对于大一统中央集权帝制的优越性有着非常切身的了解。而项羽则没有在体制内待过,他依旧是一个战国时代的人,痛恨秦朝的一切,一心想推翻秦朝的一切,回到列国争雄的时代。
所以,当刘邦看见秦始皇时,满怀艳羡地说道:“大丈夫当如是也”,梦想自己有朝一日能问鼎大一统帝国的宝座,继承秦朝的制度做皇帝;而项羽看见秦始皇时,则是满怀仇恨地说:“彼可取而代之”,是希望推翻他和他的制度。
作为一个依旧活在战国时代的人,项羽的最高志向不是当皇帝,而是被各国诸侯推戴为霸主。
项羽兵不血刃地降伏刘邦之后,天下各路诸侯都唯他马首是瞻,表示愿意听从他的安排,至少是都不敢不听他的话。于是项羽就开始实现他的平生志向:分封天下诸侯,而自领楚国,自称霸王。
此时,别忘了项羽头上还有一级领导——楚怀王。楚怀王把最先入关中的机会给了刘邦而没有给他项羽,而且楚怀王一直都不信任项羽,对他百般掣肘、防范。所以,项羽对他头顶上这个傀儡早有不满。更要命的是,楚怀王当初的约定,对他现在分封诸侯,形成巨大的阻碍。
如果项羽承认楚怀王的约定,那么就应该严格按照原来战国七雄的格局来分割天下,也就是说,要让东方六国王室瓜分关外的土地,并让刘邦成为新的秦王。而这样的话,跟随项羽打天下的各路起义军统帅,就只能回到自己国家去当将军,不能得到自己的封地,项羽自己也不例外,必须回到楚怀王麾下去任职,天天受人家的窝囊气。这对于项羽来说,如何使得呢?
因此,项羽在秦朝帝制和七雄格局之外,走了第三条路:
首先遵奉楚怀王为“义帝”,把他彻底架空,远远迁徙到湘南郴州去。后来又让人袭杀了“义帝”,终于出了一口恶气。
其次,自称楚霸王,统领楚国,并且把天下最肥沃的好地方,都分封给自己的亲信和跟自己打天下的各路起义军统帅。
再次,把原先六国的王室,迁徙到更偏远贫瘠的地方去:比如把河北南部的赵王赵歇迁到山西北部的代国去,把山东的齐王田市迁徙到胶东半岛去当胶东王,把河北北部的燕王迁到辽东去,贬为辽东王。魏王魏豹虽然保留封号,但也被迁往山西,韩王更是被项羽带到彭城杀害。
最后,就是分配原来秦国的土地,秦国东吞六国前,领土不仅仅是陕西关中,而且包括秦岭以南的陕南汉中以及西南的四川盆地,这两个地方,当时属于广义上的关中。但四川和汉中,可以说是当时最偏远的地方了,项羽把它分封给了最需要防范的对手——刘邦,刘邦就这样没当成秦王,成了汉王了。由于四川和汉中名义上属于关中,所以也不算彻底违背怀王旧约。而被项羽烧成焦土的关中,则分封给了巨鹿之战投降他的三个秦朝降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
项羽把一切都安排停当以后,三个月的阿房宫大火也快欣赏完了,各路诸侯纷纷就位,而项羽他自己,也高高兴兴地回到楚都彭城(今徐州),到父老乡亲面前各种嘚瑟去了。
这样的安排,大家都满意吗?天下就此安定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原先东方六国的王室,在自己的土地上经营了数百年,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崇高的威望和广泛的号召力,结果你项羽统统让人家挪窝,而把这些地方给了自己的亲信,你项羽是很牛逼,你的亲信就都能坐得稳王位吗?
群众满意度最低的要数关中了,秦人对刘邦当秦王可谓巴望已久,最后的结果无意是令人丧气的,感动秦国的好领导刘邦居然被发到汉中去了。而当初章邯、司马欣和董翳他们三个带领几十万秦人出关去打仗,最后几十万人一个都没了,就他们三个光身回来,如今却要在秦地称王,因此秦人对他们的痛恨,不亚于项羽。
更为重要的是,天下经过秦朝的十几年统治,尽管苛政滥刑让人无法忍受,但是渴望统一、厌恶分裂、渴望安定、厌恶战争,已经是民心所向,也是历史大势所趋。
开历史倒车的人,必被历史的车轮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