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的《满江红》为什么遭到质疑?

2020年07月22日17:18:23

岳飞的《满江红》词从明代中叶以后开始流布,400多年来广为流传,妇孺皆知,从未有人对它的著作权产生过怀疑。直到上世纪30年代末,余嘉锡先生的《四库提要辨证》印行出来,其中有辨证四库馆臣对明人徐阶编《岳武穆遗文》提要的一篇,首次断言徐阶收入《岳武穆遗文》(即《岳集》)的这首《满江红》词并非岳飞所作。那么,先看看岳飞的人生经历:

  

网络配图

   岳飞(1103年至1142年),字鹏举,南宋军事家,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练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丧父,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字。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不久金军攻破开封,俘获了徽、钦二帝,北宋王朝灭亡。次年,赵构建立南宋王朝。1129年,金将兀术率金军渡江南侵,攻陷建康(今江苏南京)。岳飞坚持抵抗,攻击金军后防。第二年,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将兀术,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之后,岳飞升任通州镇抚使,拥有人马万余,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

  

网络配图

   1139年,高宗、秦桧与金议和,岳飞上表反对。次年,兀术进兵河南。岳飞奉命出兵反击,相继收复大批失地,在郾城大破金军精锐铁骑兵“铁浮图”和“拐子马”,乘胜进占朱仙镇,距开封仅45里。兀术被迫退守开封,金军士气沮丧,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不敢出战。在朱仙镇,岳飞招兵买马,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直捣黄龙府。这时高宗、秦桧却一心求和,连发十二道金字牌,命令岳飞退兵。岳飞壮志难酬,只好挥泪班师。岳飞回临安后,即被解除兵权,不久被诬谋反下狱。1142年12月29日,以“莫须有”的罪名与其子岳云及部将张宪同被害于临安风波亭,年仅39岁。孝宗即位后,追谥“武穆”,宁宗时被追封“鄂王”。

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在其戎马生涯中,亲自参与指挥了126仗,没有一次败绩,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再从岳飞的戎马生涯来分析这首词:

一、从“三十功名尘与土”这一句,说明这首词是岳飞30岁或30岁前后有感而作。岳飞30岁时(1133年)受到朝廷的恩宠,开始执掌指挥大权,因责任重大,身受殊荣,感动深切,于是作此壮怀述志之《满江红》词。

二、岳飞从20岁离开家乡,转战南北,到30岁由九江奉召入朝,计其行程,足逾八千里。所以词中有“八千里路云和月”之句。

三、岳飞30岁置司江州时,适逢秋季,当地多雨,所以词中有“潇潇雨歇”之句。

 

网络配图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满江红》词是岳飞表达其本人真实感受的,岳飞于宋绍兴三年(1133年)九月下旬,作于九江。

关于词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贺兰山,应是“长安”、“天山”一类地名,词中是用作比喻性的泛称。岳飞是把贺兰山比作黄龙府。那时,西夏与北宋向来都有战事,派范仲淹经略延安,就是守边陲、防西夏的。这种局面直至真宗、仁宗贿赂求和,才暂告安定。岳飞对这一发生在50余年前的历史当然十分熟悉。《满江红》一词提到的贺兰山,是借指敌境也未尝不可。另外,文学史上也有过作品历久始彰的先例,如唐末韦庄的《秦妇吟》湮没900多年才看到全文;《满江红》不见于宋、元人著录,直到明代才发现,也不足为怪,且词中“还我河山”义正词严。综上,《满江红》是千古绝唱,是岳飞的杰作,为世代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