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使西域的张骞用一双脚踏出了条丝绸之路

2020年07月29日17:20:38

  张骞,西汉时期的著名外交家,探险家,生于公元前164年,卒于公元前114年,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位对古代中亚西亚进行实地勘察的人,他对当时西域地理,人文,风俗,社会等领域的研究对中国历史文化传播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为攻打匈奴,计划联合受匈奴奴役的,位于匈奴西边的大月氏国,一起共同消灭匈奴,为此全朝发榜,招募使者出使西域。张骞应召,当时他担任的汉朝的一个小官史,素有名声,为人忠正信义,坚忍不拔,这样的人非常适合出使西域这样艰难困苦的事。在公元前139年,张骞在匈奴人甘父的向导下,率领100多人,开始了漫长,艰难的西域之行。

  在西出长安不久之后,他们就在匈奴的控制区域里不幸地被匈奴人抓获,张骞被押往匈奴首领军臣单于的帐前,军臣单于没有杀掉他们,他想软化张骞,为匈奴所用,给他在匈奴娶妻,安家立业,并一直监视他,张骞就这样在匈奴被拘押了漫长的10年。

  好不容易找到机会和甘父逃出了匈奴继续西行,寻找大月氏国,穿越沙漠,忍受饥渴,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再西迁的大月氏国,却大失所望,大月氏国在新的国土上已经安居乐业,并没有打算东还,张骞这一隆重的出使西域的目的就泡汤了。但是,他并没有气馁,经过一年的游说无望后,张骞返回,虽然没有联合大月氏国合击匈奴成功,却给当时的汉朝带回了丰富翔实的古代西域诸国的地理社会人文风俗等信息,走出一条震惊世界的“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张骞,西汉时期汉中成固县人,生于公元164年,卒于公元114年,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历史上伟大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因为功绩卓著,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以表彰张骞出使西域博闻广识的贡献。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元前139年,张骞开始了第一次出使西域,从长安城出发,往西出陇西,经过武威,酒泉,跨过玉门关,经达楼兰,再往西到达龟兹,再往西到达大宛,康居,最后终于找到了大月氏国,至此距离出发时已过了10余年,这一路上不仅时间艰难漫长,而且路途遥远曲折,张骞面对的不仅是自然环境的严酷,还有历经磨难的心理折磨,却始终不忘初心,坚守理想,在大月氏国逗留一年后,月氏国王无意东返,张骞一行只得失望返回,到这里任务还没结束,在返回的路线选择上,为避开匈奴的控制区,从葱岭返回,这条路在10年前还不是匈奴的控制区,却在10后已经被匈奴兼并,张骞又落入虎穴了。直到公元前126年,才和向导甘父二人返回长安,整个出使西域历经13年之久。从最初的100多人的队伍,只剩下2个人了。

  在出使西域的路线上,生活着大大小小的西域诸国,张骞在路上对这些国家都一一进行了了解,对当地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物资特产,军事储备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记录,为以后汉朝西进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

  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为了联合匈奴的世敌,位于匈奴西边的大月氏国,一起抗击匈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时的汉朝,受匈奴骚扰多年,匈奴一直觊觎中原丰饶的物产,屡屡侵略边境,在汉朝之前就有越境行为,严重威胁汉朝的统治安全,甚至一度派骑兵侵挠到距长安不远的甘肃,令汉朝的统治者深感不安,但是苦于汉朝初期,国力衰弱,农业凋敝,无力进行还击,毕竟,匈奴是个游牧民族,而且机动能力极强,而汉朝如果开战的话,不仅士兵素质和匈奴有所差距,而且还面对长线补给的难题。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没有强盛的国力支撑,是根本办不到的。

  在经过汉武帝前面的文帝,景帝的休养生息,抚国安民的政策,国家经过“文景之治”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当时有史书描述,国家富黍的钱库里的铜板都腐朽不堪,粮仓里的粮食都已发霉,街市上人流如织,商品琳琅满目,非常的丰衣足食,在这样的国力下,汉武帝就开始了西进的国策,想要武力征服一直对汉朝虎视眈眈的匈奴,在此背景下,就有了张骞出使西域的机会了,汉朝想要拉拢和受匈奴欺压的西域诸国,一起对抗匈奴,从而了解到大月氏国和匈奴有世仇,大月氏国被匈奴杀掉了老国王,并把老国王的头颅用来盛酒,无力报仇的大月氏国只得一直西迁避难,而汉武帝就想联合大月氏一起报仇,可是前提条件是,得先找到大月氏国才行,只有人找到了,才能谈合作,于是张骞就带着这个目的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