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退位,退位后的溥仪宫内生活排场仍在,关于溥仪每年开支数目,据民国十年内务府编造的那个被缩小了数字的材料披露:不算吃穿用度,不算内务府各处司的开销,只算内务府的“交进”和“奉旨”支出的“恩赏”等款,共计每年870597两。
网络配图
可是到了民国十三年(1924年),溥仪突然对所谓“慈善事业”钟情起来。他非常热衷于“慈善捐款”,最初,凡是在报纸上看到“因贫求助”的旗人请求救济,即派人送去捐款5元或10元。后来捐款的范围逐渐扩大,那时在北京报纸上,差不多天天有“宣统帝施助善款待领”的消息。
他的“施助”活动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报纸登载的贫民消息,把款送到报社请他们代发,另一种是派人直接送到贫户家里。
网络配图
无论哪一种做法,过一两天报上总有这样的新闻:“本报前登某某求助一事,荷清帝遣人送去×元……”这样既表彰了溥仪,又宣传了报纸。为了后者,几乎无报不登吸引溥仪注意的贫民消息,他也乐得让每种报纸都给自己做宣传。
后来溥仪的“捐款对象”竟跨出了国界。1923年9月日本横滨发生大地震,溥仪想让全世界知道“宣统帝”的“善心”,决定拿出一笔巨款赈灾。这是溥仪付出最大的一笔赈款,以至日本芳泽公使陪同日本国会代表团前来致谢。
网络配图
溥仪为什么突然钟情起“慈善事业”来了?溥仪小朝廷存在的12年(1912~1924),不单是恪守旧制的12年,也是努力寻求政治发展的12年。为了复辟,溥仪小朝廷也没有忽略争取民心,并力图寻求外国人的支持。他懂得了社会舆论的价值,因而一度成了“大慈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