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9年十月,已是垂暮之年的曹操,回到已荒废的帝都洛阳,下令重建北部尉廨、兴修建始殿,曹操回洛阳,不只是对自己仕途起点的回顾和对洛阳的怀念,更重要的是在为一个新的洛阳和一个新王朝奠基,而修建部尉廨、建始殿的地方就是现在洛阳东部,汉魏洛阳城故址金村附近。
公元220年初,一代巨星曹操在洛阳陨落。
网络配图
曹操籍贯沛国谯人(今安徽亳州谯城区),曹操的青少年时代是在父亲身边的,也就是说是在洛阳长大的,因为曹嵩长期在洛阳工作。曹嵩的养父曹腾是大太监,在宫中30多年,历事四帝,官至中常侍大长秋,负责管理长秋宫(皇后所居之地),封费亭侯;曹嵩先后任司隶校尉、大司农、大鸿胪,后来官至太尉,成为“三公”级别的最高官员。曹操幼年时期,曹嵩已是司隶校尉,这是督察京师和地方的监察官,职权很重,号称“卧虎”。曹操跟他一起生活,应是自幼生长在洛阳。
曹操在青少年时期在洛阳就学读书,与袁绍、张邈是玩伴,虽然少年游荡无度,但得到了当时以“知人”著称的桥玄、何颙、许劭等人的欣赏,何颙评价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在此期间曹操的人生观得以确立,并在二十岁便崭露头角被举为孝廉,任北部尉掌管洛阳北部的治安。
当时洛阳北区居住的多是达官贵人,他到任后申明法纪,“拨乱之正,以刑为先”,大宦官蹇硕的叔父犯禁夜行,曹操毫不手软,当即棒杀,此举效果卓著,一时“京师敛迹,莫敢犯者”。
后来汉室遭遇董卓之乱,已经三十多岁的曹操散家资出洛阳,组织民团并联合各路义军共同抗击董卓,数十年戎马倥偬,历经战争无数,“挟天子以诸侯”,无论后世所评奸也佞也罢,最终取得三国鼎力之局面,而到他身故之时,一直以汉臣自称。
网络配图
但为什么曹操在去世前几个月,没有率军直奔襄阳、樊城前线,也没有前往许都加强防守,而是回到洛阳——三十年前被董卓一把大火烧成废墟的洛阳。
这次回洛阳,曹操重建北部尉廨,“令过于旧”,这是暮年的曹操对自己仕途起点的回顾和肯定。但更重要的显然是另一座建筑——建始殿,在旧废墟上建一座新宫殿,并以“建始”名之,这意味着什么?他在为一个新的洛阳奠基,为一个新王朝奠基,在三足鼎立的格局中,洛阳的地望,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已至暮年,却壮志难酬 ”。
他是站在百年帝都的高度,在他自知余日无多之时又在寻找百年基业的起点。
曹操对洛阳深深的情怀,人生起点与终点均留在了洛阳,但为什么后葬在了安阳?听听省文物局副巡视员、省文物考古协会会长孙英民的解读。
“曹操青少年时期在洛阳不断学习,知书明理,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杀违令官宦等一些事让他取得了自己初步的政治资本,所以说洛阳是他的成长地、成名地,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的”。
网络配图
“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曹操虽然大权在握,但始终没有称帝,国号也一直是汉魏。生前天子进公爵“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庚子王崩,谥号:武王。二月,葬高陵,谥号:魏武王。他的高陵中出土器物上印有“魏武帝”字样,但那是他儿子曹丕追封的,当时曹丕已经称帝。”
“曹操一直以汉臣自居,洛阳是当时的国都,他葬在这里会有违礼仪,所以回到了自己的封地邺城安葬,也就是今天的安阳一带。”孙英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