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中华,几千年的历史里从来不缺野心家,更不缺阴谋论。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过83个王朝,诞生过559位帝王,光从这个数字来看,便不难想象这几千年间到底发生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辛。譬如影视题材屡屡用到的康熙朝的九王夺嫡便是如此。然而要说到顶级的皇位更迭之谜,我想宋朝初年的两大迷案不得不提。一为金匮之盟,一为斧声烛影,因为这两个迷,直接造就了史上最冤的冤大头帝王——宋太宗。后世史学家包括野史家总是喜欢就金匮之盟和斧声烛影两个历史谜题大加渲染,这在宋朝就已经毫不避讳。然而这两个谜题加在一块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然而阴谋家却总是能够附会牵强地将两件事合在一起,然后证明:赵光义干掉了他哥。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网络配图
要搞清楚为什么赵光义冤,且非常冤。我们必须先清楚金匮之盟和斧声烛影这两个谜题到底在说啥事。
金匮之盟简单来说就是赵匡胤和赵光义他两的妈在临死之前,比较担心大儿子打下的江山丢了,然后嘱咐大儿子,等大儿子嗝屁就让二儿子接班,二儿子完蛋再让三儿子接班。三儿子混完了再把皇位还给大儿子的儿子。其实只要是正常人的思维都能明白,这本身就是一个很不成立的提议,一者这套方案周期太长、变数太多,要达到老太太预期的效果几乎概率为零;其二老太太主观上已经把皇位等同于黄金白银地产细软,认为这个家产可以在大家族里流转。但是老太太不明白皇位在本质上并非家族私产,而是家庭私产。出乎所有人意料宋太祖居然答应了!
斧声烛影这事听起来糊涂程度更高。据说赵匡胤很信任一个道士,这个道士也很有格调,他一生据说只给赵家老大算了两卦。第一卦是个好消息,他准确言中了赵匡胤会成为天子。第二卦则是个坏消息,他预测到了赵匡胤的死期。
本身这种江湖术士的话,作为赵家老大这个还算比较英明神武的皇帝来说大可置之不理。但可能是该道士第一卦的因素导致他对第二卦也深信不疑。于是他在临死之前,就找了自己家的老二赵光义到宫里喝酒,大抵是要嘱咐一些治国方略之类。可好死不死,他们两喝的是酒,且只有两个人喝,喝完之后,赵匡胤没多久就死了。这下子,赵光义可算砸锅崴泥。于是一个在下着大雪的夜里,弟弟趁四下无人杀了哥哥,夺了皇位的故事就突然间在民间甚嚣尘上。后来索性越演越烈,有说是弟弟毒死了哥哥;有说是弟弟抢了哥哥的玉斧砍死了哥哥;还有的更香艳,说弟弟在哥哥的病榻前强暴了哥哥的女人,然后哥哥一气之下,骤然离世。总之,斧声烛影下,赵光义这个皇位坐的别提多么别扭。
网络配图
搞清楚这两个谜题所代表的含义,你大概就能明白为何说赵光义冤。第一、如果赵家老大不同意金匮之盟,那么赵家老二才有了作案动机;现在明明从法理上赵家老二就是合法的皇位继承人,他又何苦引火烧身。第二、如果赵家老大在金匮之盟后反悔,大可随时,甚至在临终之前赐一段白绫或者一柄宝剑,最次也可以赏一杯毒酒给老二,如此便可解决了老二。何必那么麻烦在临死前还要召见老二,顺带还给了老二干掉自己的机会。而且从阴谋论者的角度出发,能从那个硝烟四起的时代混出来的赵家老大,如果真的动了要废掉自己弟弟的心思,那么在他召见赵光义的时候总该在身边暗伏一些刀斧手以防不测吧。然而从史书来看,这两点的踪迹,我们完全都看不到。
当然有人说后世的很多记载都仿佛能够说明斧声烛影的存在,至少说明赵光义的皇位来路不正。可事实真是如此吗?作者翻阅了很多书籍,仿佛能找到的最强大的证据,就是司马光写的一部说小说不是小说,说史书不是史书的书。司马光的大致观点是:“辈分无大小,法理不足依,先达者先得”。
当天夜里,赵匡胤死后,他的皇后宋氏马上赶到,命令大太监王继恩出宫去找赵匡胤的二儿子赵德芳,也就是当时的二皇子。很显然,这是宋氏想要扶持二皇子即位。但是据司马光记载这位姓王的太监想了想多年来太祖都是想要赵光义即位的,所以索性直接去找了赵光义。然而赵光义接到王太监的消息后的表现竟然是“大惊”,且“犹豫不行”,然后就躲在内室不出来,最后在反复劝说下才徒步踏雪入宫。殿里守着赵匡胤尸体的宋皇后看到赵光义来了,她的反应是“愕然”,之后她马上称呼赵老二为官家,并说“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
这时赵光义哭了,边哭边说“共保富贵,勿忧也。”之后天就亮了,赵光义在清晨时分,于赵匡胤的灵柩前即位,成为了宋朝的第二位皇帝。
如果光从司马老先生的叙事来看,显然这并非是赵光义弑君篡位啊,反而极有可能是宋皇后阴谋图立二皇子,但事败。尤其是里面有几个要点必须要明确出来。
首先,赵匡胤临死前要见的人是法理上的继承人赵光义,而不曾提出过要见他的儿子们,何况次子赵德芳。而赵匡胤死后迅速跳出来的是宋皇后,并且宋皇后要召见的人是二皇子。这里就非常不合情理了,就算没有赵光义这个大灯泡挡在前面,皇后应该召见并安排即位的也应该是皇长子赵徳昭。这个地方就值得玩味了。其次,受命召见二皇子的太监秉着太祖一直想的是让赵光义即位,所以瞬间政治敏感度爆表,前去找来了赵光义。这里至少说明两点:赵匡胤一直培养赵光义成为皇位继承人,并且众所周知;赵光义即位合人心。再三,赵光义接到王太监汇报的消息后,显然很震惊,他无法接受没几个时辰前还跟自己痛饮的哥哥就此离开人世,而且如此急促。同时他犹豫不行,因为他知道皇帝死之前只跟他单独呆在一起过,这足以让阴谋家和野心家大为发作了。
网络配图
第四,当赵光义到了宫内,宋皇后瞬间屈服,因为她本身就是阴谋图立,罪名当夷九族。眼见事败,除了认输投降她别无他法。
由此我们可见,如果斧声烛影这个故事真实的存在话,那么故事的主角一定会发生变化,当然这只是小编的推理或者臆测。
故事的梗概大概如此:赵匡胤的皇后宋氏与太祖次子赵德芳达成了某种政治协议,当然无外乎宋后助赵德芳即位,赵德芳奉宋后为太后,且极有可能答应了宋后干涉朝政的权利。是日,太祖正好召赵光义,且二人面谈一室,再无第三人。当时赵家老大老二都喝多了,宋后趁赵光义离宫,赵匡胤酒醉,安排人捂死了赵匡胤,而后打造了赵匡胤中毒而死的假象,就此想嫁祸给赵光义。从而名正言顺的剥夺赵光义法理皇位继承人的身份。同时,立刻安排赵德芳入宫,在赵匡胤灵堂前即位。只待第二天一早,当众宣布,做成事实。可想如果这套计划顺利实施,那么赵光义估计也只有束手就缚的命了。可千思万虑,谁能想如此精巧的计划,竟然会败在一个太监手里。
当然有人,可能要问,宋后如果要扶持皇位继承人,那么皇长子赵徳昭不是更理想的人选吗?没错,从皇位继承制上来说,的确如此。但是,宋后注定不会选择赵徳昭。没有别的原因,因为赵徳昭是先皇后贺氏所生,也就是正统的嫡长子。我们可以想想,宋皇后可以控制一个名正言顺的以嫡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吗?太困难了,与其如此,还不如选择连生母都不知道是谁的赵德芳吧。
诚然,这些都是作者的臆测,有无道理,大家自己判断。
结果当然是赵光义顺利地接了班,但是因为种种猜测和谣言,致使他如何辩解也无济于事。赵光义只能索性将那些流言放下不提。他深知辩解不如行动,他登基后,加封了宋皇后为开宝皇后;太祖长子德昭封武功郡王,官职为永兴军节度使、京兆尹兼侍中,且位于宰相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