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驾崩以后,第四皇子胤禛在激烈的皇位争夺中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雍正皇帝。但雍正帝究竟是如何继位的,长期以来在民间有种种传说,史学界对这一问题也有几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使之至今还是一个悬案。
网络配图
在民间传说中,大多数人认为雍正帝即位是非法的,是篡位夺权。一种说法就是所谓“矫诏篡立说”。早在雍正帝在世时,社会上就盛传,康熙帝要将皇位传给胤禵,在他患病的最后几日,曾经下旨要召胤禵回京,但是胤禵的死党隆科多却隐瞒了谕旨。致使康熙皇帝去世当日,胤禵不能赶到。于是隆科多假传圣旨,拥立胤禵为皇帝。另一种说法为“盗改遗诏说”。康熙帝原来就有手书,要把皇位传给十四阿哥胤禵,却被人将“十”改成了“于”字,于是遗旨明明是“川味十四子”胤禵,却变成了“传位于”胤禛,那么,是谁盗改了这个遗诏呢?有传说是雍正帝本人改的,也有的说康熙帝把遗诏写在隆科多的掌心,而隆科多把“十”字抹去了,也有的说是由一些雍正帝府中的所豢(huan)养的武林高手所写的。
然而这种观点遭到了部分学者的质疑。
第一,康熙帝遗诏是用满文写成的,不可能篡改;第二,隆科多与雍正帝原非深交,何苦冒险矫诏拥立?关于矫诏夺位的种种传闻无非是出于政敌的中伤。第三,皇十四子胤禵若是康熙帝选定的皇储,为何长期滞留边陲?第四,康熙帝临死前曾命雍正帝代行郊祀大典,病危时又将几位皇子和大臣召至跟前说:“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可见康熙帝想立的就是雍正帝;第五,胤禛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晋封为亲王,在皇子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先后22次参与祭祀活动,次数比其他皇子都多。此外,康熙帝对胤禛之子弘历宠爱有加,称赞其母是“有福之人”。由此可见,雍正帝是后来居上的皇太子候选人。
网络配图
后世有人根据雍正帝在品格、才敢、年龄和气质上的众多特点以及雍正帝本人在皇宫中深藏不露、暗自修炼多年的特征,康熙帝对雍正帝的认识和父子感情基础,当时诸子争储互斗的背景,还有康熙帝在死之前遗留下的遗诏的在场人物、地点、时间以及情节等综合来分析,认为雍正帝根据父皇“仓促之间一言而定大计”,是合法即定的。
官书中记载如下,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冬至前,康熙帝患病住在畅春园疗养。胤禛请求侍奉左右。但康熙帝却让胤禛奉命代替自己到南郊祀天,并且命他呆在斋所虔诚斋戒,到了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的病情突然恶化,这时才不得不破例把胤禛召到畅春园。而在胤禛没到之前,胤祉、胤祐/胤煮禩、胤莪、胤祹和理藩院上书隆科多已经在康熙帝的命令下来到了御榻前。康熙帝对他们说:“皇四子胤禛,人品稳重,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此时,胤禛因冬至奉命在东陵行祭典、胤禄、胤礼、胤偶、胤祎等小皇子都在寝宫外候旨。当胤禛来到康熙帝面前时,康熙帝还能够说话,告诉胤禛他的病情日益恶化的原因,但是到了夜里戊时,康熙就归天了。隆科多向雍正帝宣布“遗诏”。胤禛听后昏倒在地,痛不欲生,而胤祉等其他兄弟则向胤禛扣头,并劝他节哀,因此雍正帝就履行了新皇帝的职权,主持康熙帝的丧葬之事。雍正帝曾特别强调,当日情形,朕之诸兄弟及宫人内侍与内廷行走之大小臣工所共知共见者“。
网络配图
雍正帝的即位是由父皇康熙帝的寿终正寝后才开始的,是属于正常并且合乎法理的。对此,清代官书众口一词,都是同一口径。但是雍正继承皇位后仍然存在讯多令人费解的问题,而且他即位以后的很多言行,尤其是于大肆诛戮贬斥功臣、兄弟、文人等事连在一起,更令人感动扑朔迷离。
这些问题使一些清史专家耗费了很多的精力,直到现在也没有能够得到很好地解释。可以说,在没有获得新的可靠材料之前,雍正帝即位是否合法合理,依旧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