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说到好士,绝对要首推战国四公子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晋陵君魏无忌和楚国春申君黄歇,个个门下号称食客三千。
战国七雄的人口加起来共计多少?据历史学家充量估算,不会超过三千万。四公子门下居然就供养了一万二千名帮忙帮闲的角色,这个比例相当惊人。
四公子养士干什么?
其一,纯属虚荣心作祟,互相攀比,谁也不想认输,谁也不肯服输,这样的话,面子工程就得做强做大,夯平夯实,打肿脸也要充胖子;
其二,吸引各国人才,形成貌似强大的智囊团,必要时,在政治、外交、军事方面,由食客出谋划策;
其三,储备出色的管理人员,为他们经营食邑内的诸多产业,收取田租是个技术活(对于赖账和欠债的人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其四,豢养卧底的间谍细作和仗剑的鹰犬爪牙,专为他们搜集重要情报,必要时大打出手;其五,容留鸡鸣狗盗之徒,以备不时之需。
四公子特别看重好士的美名,有时候,名心甚至超过了功利心。
为此,孟尝君田文与食客享用同样的伙食,有位食客忘恩负义,竟然给他戴绿帽子,他不仅不杀奸夫,还动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将对方护送到卫国做官,如此宽宏大量,世间罕闻。
平原君赵胜忍痛割爱,砍下美人头,一方面补偿邻居的精神损失,另一方面减轻外界的舆论压力(批评他重色轻士),这种做法血腥味十足,居然为他赢得了满堂彩。
晋陵君魏无忌撂下家中的贵客,在闹市区执鞭驻车恭候侯嬴,为礼贤下士的风范立下标杆;春申君黄歇大把烧钱,豪装食客,宝石镶剑,珍珠嵌鞋,刻意炫富,便落下乘,这些骄客哪能是凤凰?顶多只是一窝中看不中用的锦鸡。
四公子好士的工夫下得足,效果却乏善可陈,说得客气点,也只能叫广种薄收。
孟尝君有幸得了一位冯驩,此人寸功未立,就争待遇,吃饭要有鱼,出门要有车,还索取一大笔安家费,孟尝君脾气好,全都满足他,也不知道他是精金美玉,还是酒囊饭袋。后来,冯驩为孟尝君收田租,抓住机会笼络人心,冲掉了一些收不回的呆账、烂账,还在孟尝君政治生涯面临断崖式崩盘时,献出良策,力挽狂澜于既倒。平原君有幸得了一位毛遂,也不是他慧眼识珠,只因出国办理外交事务的人才没法凑齐,毛遂才趁机自荐,得以随行赴楚。正是这位替补角色脱颖而出,关键时刻登台拔剑,胁迫楚王与平原君订立了盟约,为赵国争取到外交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