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成功发射首个太空货运飞船

2021年05月29日12:21:57
核心提示:日本标准时间11日凌晨2时01分(北京时间1时01分),日本首个太空货运飞船--空间站转运飞行器1号(HTV1)从南部鹿儿岛县的种子岛宇宙中心升空。这次发射也是H2B新型运载火箭的处女航。
  这是9月10日在日本鹿儿岛县的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种子岛宇宙中心拍摄的搭载日本首架无人太空补给机空间站转运飞船(HTV)的H-2B型火箭。
日本标准时间11日凌晨2时01分(北京时间1时01分),日本首个太空货运飞船--空间站转运飞行器1号(HTV1)从南部鹿儿岛县的种子岛宇宙中心升空。这次发射也是H2B新型运载火箭的处女航。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网络直播画面显示,H2B1号喷射出桔黄色的烈焰,划破四周笼罩的黑暗,直刺夜空。火箭离开地面约15分钟后,与HTV1脱离。飞船进入距离地面高度200公里-300公里、轨道倾斜角51.6度的椭圆形轨道。之后,HTV1将用大约1周时间提升高度,自主向国际空间站靠拢,最终在空间站下方约10米的领域内停止。国际空间站内的宇航员将操作机器人手臂抓住飞船,使飞船与空间站对接。
HTV1号飞行任务预定持续约36天,主要为空间站送去7个实验台、“希望”号实验舱保管室所需的1个保管台、空间站外部实验装置等共约4.5吨物资。补给物资后,HTV1从空间站脱离,在冲入地球大气层时燃烧殆尽。
本次飞行任务的目的是检验HTV脱离运载火箭后向国际空间站靠拢的交会飞行技术,飞行器的安全化技术、控制技术,验证推进系统的构成以及与空间站对接状态下宇航员可进入货舱的载人对应设计等。
本次用于发射的H2B火箭是日本大型主力火箭H2A的升级版本。H2B火箭长56.6米,重531吨,是使用液氧和液氢为推进剂的二级式火箭。其最大发射能力超过H2A火箭的两倍。
日本计划到2015年以每年一艘的速度共发射7艘HTV。美国航天飞机退役后,HTV和俄罗斯的“进步”飞船、欧洲的自动货运飞船(ATV)将承担起为国际空间站运送物资的重任。
新闻链接:日本新型大运力火箭H2B
新华网东京9月11日电 (记者钱铮)运载日本首个太空货运飞船??空间站转运飞行器1号于日本标准时间11日凌晨2时01分(北京时间1时01分)升空的是日本独立研制的新型大运力火箭H2B。
H2B火箭是日本大型主力火箭H2A的升级版本。H2B火箭长56.6米,重531吨,是使用液氧和液氢为推进剂的二级式火箭。
与H2A火箭3.7吨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发射能力相比,H2B火箭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发射能力约8吨,空间站转运飞行器轨道的最大发射能力达16.5吨。H2B火箭的第一级火箭搭载有两台LE-7A液体发动机,同时装备了4个固体火箭推进器,两者的数量均为H2A火箭的两倍。H2B火箭还将第一级火箭的燃料箱直径由原来的4米扩大到5.2米,长度增加了1米,这使得燃料箱可装载的推进剂量增加到原先的约1.7倍。
可以说,上述这种使用数个相同发动机的集群化手法是H2B火箭提升运载能力的关键。另外这种方法使用性能已经稳定的发动机,可以令研发工作在短时间内以低成本完成。
日本研发H2B火箭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组合使用H2A和H2B火箭,以满足更广泛的发射需求。此外,通过提高运载能力实现一枚火箭发射多颗卫星,就能够削减成本,使日本的航天产业更具活力。
新闻链接:日本首款太空货运飞船??空间站转运飞行器
新华网东京9月11日电 (记者钱铮)日本标准时间11日凌晨2时01分(北京时间1时01分)从种子岛宇宙中心升空的空间站转运飞行器是日本首款太空货运飞船,它将承担起为国际空间站运送实验设备、食品等补给物资的重任。
该空间站转运飞行器呈圆筒状,全长约10米,最大直径约4.4米,能装载约6吨货物,发射时的质量约16.5吨,与运载火箭分离后能自主飞行直到空间站;补给物资后,能从空间站脱离,在冲入地球大气层时燃烧殆尽。
该空间站转运飞行器由加压货舱、非加压货舱、暴露集装架、电子模块和推进模块组成,还搭载有通信系统、天线和反射板等设备。
加压货舱主要运载国际空间站内部用补给物资,包括实验台、饮用水和衣物等,当空间站转运飞行器处于和空间站对接状态时,宇航员们能够进入加压货舱作业。暴露集装架收藏于非加压货舱内,是运送国际空间站外部实验装置和电池的货架。作为国际空间站补给物资的运输工具,除日本的空间站转运飞行器外,还有俄罗斯的“进步”飞船、欧洲的自动货运飞船(ATV)等,但是同时运载空间站内部和外部用物资,则是日本的空间站转运飞行器的特长之一。
空间站转运飞行器1号飞行任务预定持续约36天,主要为空间站送去7个实验台、“希望”号实验舱保管室所需的1个保管台、空间站外部实验装置等共约4.5吨物资。本次飞行任务的目的是检验空间站转运飞行器脱离运载火箭后向国际空间站靠拢的交会飞行技术,飞行器的安全化技术、控制技术,验证推进系统的构成以及与空间站对接状态下宇航员可进入货舱的载人对应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