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诗与埋葬之谜

2021年05月31日17:23:56
七十二疑冢是中国盗墓史上的经典反盗墓传说。与之相伴是的,曹操墓到底在哪儿的疑问。如今,这一千古之谜,真相大白了。2009年12月27日,曹操高陵在河南安阳得到考古确认。这个墓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在墓室清理当中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专家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遗骨,男性应是曹操遗骨。
  2009年末,从河南安阳传出确认曹操墓葬的消息,是为中国考古史上释疑解惑的一大重要发现,曹操的生平事业和诗歌成就以及埋葬之谜,再次成为文化热点。
  曹操(公元155年~公元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军事家和诗人。公元220年3月,曹操病逝于洛阳,享年66岁。其子曹丕以魏代汉后,尊其为魏武帝。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文韬武略的杰出人物。他不但奠定了三国统一的基础,在文化方面颇多建树。作为建安文学的领军人物,曹操多有开拓,诗歌苍凉雄健,如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哀叹民生艰难;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了尊贤纳才的胸怀和不懈的进取精神。
  曹操的埋葬之地是一大谜团。史称曹操的灵柩运抵邺城(曹氏封地,今河北临漳),埋在他亲自选定的邺城西南的山冈上,与西门豹祠不远,称作高陵。按照曹操从简的遗愿,没有金玉珠宝之类随葬。陵墓因高为基,不封不树,也不曾建造纪念性的建筑物。
  唐贞观19年,李世民在征高丽途中,曾拜谒曹操的高陵,并作了祭魏武帝文。这说明唐初曹操的坟茔保存完好。但是随着时光流逝,曹操陵墓倾颓无迹,逐渐成谜,众说纷纭。至北宋,对墓葬位置,已模糊难辨。时至南宋,随着对曹操偏见加重和对其人品的置疑,有关他设置七十二疑冢的传闻被大加渲染,似乎成了事实。
  例如,王安石诗:青山如浪入彰州,铜雀台西八九丘。 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 俞应符的诗则更加刻薄: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直须掘尽疑冢七十二,必有一冢葬君尸。
  多年来,人们把目光放在在河北临漳一带,苦苦寻找,留下不少若明若暗的记录,只是没有结果。其实,鉴于当时邺城涵盖了冀豫交界漳河一带的大概念(现代汉语词典说:邺在安阳之北)。因此,在安阳发现曹操墓葬,和历史记述的邺或漳河流域完全一致。
  现在好了,墓地找到了,谜团解开了。但新的发现会提出新的问题供史家探研。但愿,随着发掘物的系统整理和研究,我们对曹操这位历史人物和当时社会环境的认知更深些和多些。
  附上我写的一首赞美曹操的诗:
  青梅煮酒盖世雄,一统三分奠基功,饮马长江王霸气,赋诗明月苍凉声。皇袍衬里求谦逊,白粉涂颜惹骂名。倘若直登皇帝位,后人谁敢论奸忠!